那些詩歌過於複雜,不如這些簡短的句子好翻譯,詩歌所代表的意義太多,南卡姆深深知道,自己現在的水平,還不足以去翻譯最後幾頁中的詩歌。
所以,只能從後續頁數中,挑選語句來進行翻譯。
“有朋友從遙遠的地方過來,不是會很開心?嗎?”
“這是一個反問的話語。”
南卡姆對這句話進行了潤色,他推斷這句話應該就是這個意思。
然後是下一句:
“殺死自己的身體來成全‘仁’,毀去自己的身體來成全‘義’。”
“這個仁和義,是指的一種友善的意思,而這個義,是正確的意思?”
“所以,友善為什麼要殺死自己的身體,正確為什麼要靠著毀滅自己的身體來得以顯示?”
“應該是這樣的,殺死自己的生命來達到友善,毀滅自己的生命來表達正義。”
雖然進行了數次的修改與潤色,但南卡姆對這句話的精神核心依舊難以理解,或許是東方之地上奇特的文化所導致,他相信,等到自己完全學會東方的語言,能夠理解對方的文化,大概就能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
有些言語,確實是不同文化的人難以相互理解。
但歲月可以讓不同的文化互相交融,最後得以相互理解。
“兼相愛,交相利。”
“一起互相喜愛,交往對於雙方有利。”
“不對,不對,感覺不太對勁。”
“兼是一起的意思,全部一起看的話,少了人的前置詞彙,但如果把人加上,人們互相喜愛,互動得到利益。”
“對!就是這個意思!”
又完整的破譯了一句話,南卡姆開始看第五句話。
南卡姆學習到的一共是四條長句,這兩日他一直在對前面的幾句話進行修改和潤色,而他在眼前第五條長句上卡住了,甚至已經卡了好幾天了,所以暫且放下,現在前面四句話都已經破解,他必須要面對第五句。
這就是一道考驗的關卡,無法躲避或逃避。
一個漢字難住了他,那就是“梁”。
梁到底是指的什麼意思,是拱門嗎?大詞典上有個簡單的示意圖,甚至還有符合發聲規律的簡單喉舌蠕動圖,只是畫的很小,按照這種圖,就可以發出大致的聲音來。
比如梁的發音,發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的後部,形成阻塞;軟顎上升,堵塞鼻腔通路,聲帶振動,氣流到達口腔後從舌頭兩側跟兩頰內側形成的空隙透過....最後會發出一個l的聲音。
由數個音,組合起來,就成為這個字的正確讀音。
至此,南卡姆也不免感慨這本詞典的偉大,發音是最簡單的東西,很多人都不會對其進行重視,但這份詞典不同,雖然彼此的文字不一樣,但卻可以發出同樣的聲音來,有了同樣的聲音作為中介,後面的彼此文字的對照就會顯得“簡單易懂”。
這是無比偉大的發明!
而此時南卡姆的心中,也已經完全打消了對那位東方之王的懷疑與敵意,畢竟這麼厚重的一本書,如此緊密的詞典,如此繁多的文字,絕對不是埃蘭人或者阿卡德蠻子們能弄出來的東西!
如果阿卡德蠻子們有這種腦子,他們也不會直接拿蘇美爾的神靈當做自己的神靈來用了。
就是因為懶。
翻開詞典一查,這文字年代久遠,工工整整的每頁上都寫著無數的文字。看了數天數夜,橫豎睡不著,再仔細看到昨晚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牛皮”!
他甚至有些氣餒,畢竟如果這位東方之王,真的要在這裡成為祭司的話,沒有人可以撼動他的地位。
即使是不同的文明,也能發出相同的聲音,然後祈禱於上天神靈。
那麼雙方的不同之處,又到底在哪裡,異邦人在拉格什居住久了,流暢的說著拉格什的語言,難道真的有人會在意他的來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