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早或許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
草叢被妘載的手撥弄起來,裡面搖搖晃晃,飛出了一兩點熒光。
“是流螢啊。”
大羿看向那些草,他吹了口氣,於是那些草裡,緩緩飛出了許多的流螢。
連山生晦,腐草化螢,斷竹續竹,鍾石變聲。
妘載也不知道怎麼的,便想起了這句預言。
這裡,真的出現了腐草化螢的情景。
螢有三種:一種小而宵飛,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呂氏《月令》所謂“腐草化為螢者”便是此類。
一種長如蛆燭,尾後有光,無翼不飛,乃竹根所化名蠲,俗名螢蛆,明堂《月令》所謂“腐草化為蠲”者是也,其名宵行,茅竹之根,夜視有光,復感溼熱之氣,逐變化形成。
一種水螢,居水中,唐季子卿《水螢賦》所謂“彼何為而化草,此何為而居泉”此類。
當然,古時候的人們認為,人的精血,魂魄也會化為螢火蟲,聚散如光明,晉懷帝的時候便有此類記載,不過在山海的時代,螢火蟲還只是螢火蟲。
今夜,月不滿。
可雖然不滿,卻依舊有熠熠光華。
“傳說,常羲沐月,生十二月華......”
大羿開始講起古老的童話故事,羲和與常羲,是掌管日月執行的天神,而她們的後裔就是羲氏、和氏與常氏。
“這就很古老了,羲氏和氏雖然在中原分開來說,但他們本就是一家人,如炎帝氏系一般,是很久遠前留下來的古老氏族,在顓頊帝前,約莫是黃帝或炎帝末的時代,羲和氏就已經負責觀測天象。”
“常羲,這要追溯到黃帝時期的常先、常儀二人。”
“羲和治日,常羲理月,黃帝歷佈於天下,這兩氏也一直負責看顧日月運轉,負責記錄時令的工作,當然,至於原本沐日沐月,迎日迎月之神.....我曾經周遊山海,歷八方大荒,各個地方被封鎮的神靈中,都有日月之神.......”
“故而羲和,常羲二尊神,傳說既是帝夋之妻,也是中原的日月之氏始祖。”
古早的日月之神有很多,日神不提,月神,在後來最為人所知的...或許是並非月神卻居住在月亮上的姮娥吧。
常羲之後,是望舒,望舒之後,是纖阿。
常羲既有人格也有神性,稱呼是月母;望舒則是好為鬥爭的神女,性格純粹,是月御;纖阿則是在一座高山上制定月曆的神女,她也是月御,但這個御是“控制”的意思,而望舒的御則是給月亮駕車的,這點與羲和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