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測日晷和刻漏,是測天地正儀象的根本,其中日晷已經制作出來。
這東西並不是很難搞,簡單來說,只需要懂的如何測量日影就可以了,而作為常常帶著一幫狗頭隊友,在荒無人煙的大漠中到處亂跑的妘載,自然知道日影的測量方法。
而且那幫狗頭隊友裡面,也有很多人會。
所以妘載和大羿都不是在吹牛皮,他們確實是都有很多朋友,只不過大羿的朋友都不在南方,妘載的朋友.....都不在這個世上。
第一個日晷是木製的,總的來說製作較為成功,邊上的圭表同樣,這個就更簡單了,日晷其實不用標註二十四小時,也就是十二時辰,因為晚上看不到太陽,至於月亮的光芒是不算的,因為有單獨依照月亮測量時間的“月晷”。
但是月晷的製作,比起日晷來,難了不止十倍以上,並且精度必然不夠,還需要一張觀察表格輔助操作與計算,總的來說較為麻煩。
“在木上切取一面圓盤,將圓盤畫為二十四等分,每一等分再分成三個小等分,則每一等分的角度為五度,代表二十分鐘.....”
“將木針穿過圓心.....”
那麼,重點來了,妘載並不知道自己所在地區的緯度,這樣的話,傾斜角就不知道了。
但妘載一點也不慌忙,這根針是這個簡單儀器的核心,它的傾斜角度務必要正確,而當不知道所在地緯度時,便需要藉助一個東西——北極星。
針尖一定對準北極星。
至今妘載不知道山海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片天地,但想來,日月星辰的運轉和前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作為地質工作者,一下就可以看出這些星星幾乎沒有過大的變化。
至少,前世零零散散的天文學皮毛知識,還是可以使用的。
當然,經緯度依舊是重要的,但現在,在這裡,可沒有辦法以曾經的地理經緯來判斷山海的經緯,縱然天上的星辰是一樣的,但群山大澤,地勢走向,卻有很大的不同。
但至少日月星辰不變,即使現在時間十分模糊,但經緯度還是可以計算出來的。
緯度去看北極星的仰角就可以,至於經度,必須等第一天的“精確時間”被計算出來之後,才能進行後續的推算,這也是困擾古時候所有人族智者的一個難題,是直至機械時鐘被製造出來之後才能進行準確推算,以前的都是大致推衍,但妘載覺得,大致就大致吧,反正用到的地方也不是很多,這玩意最大的用處是出海。
出海?早著了!再說自己身上一枚貝幣都沒有,出海幹什麼去!
至少在把擺鐘弄出來之前,差不得就得了,這東西也不是特別難搞.....
山海經的天地觀很模糊,日月東昇西落,日升月落時,世間永珍更新;日落月升時,黑暗死亡至。
傳說西大荒的西王母氏居於崑崙山,那應該是後來的祁連山,青海的附近,她有不死之藥,但這僅僅是傳說而已,每隔一定的年歲,作為山海西方之王的西王母,會來到中原覲見天帝,至於不死之藥,曾經有一位西王母氏的大巫笑著道:人如果能憑吃草而長生不死,那眾神應該前去西大荒,而不是遠走星辰。
不死藥是有,但絕非傳說中的那麼玄乎。
妘載已經看到了北極星。
日晷的使用說明:使用時請把錶盤面向正北方。
妘載碎碎念著,把這東西放在這裡,校準之後,就與大羿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