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文士點了點頭,沉吟道。
“治大國如小烹,此人只用兩個月,便讓金城郡百姓歸心、屬下誠服,天下能出其右者,怕是鳳毛麟角。德昂兄,你能看出此人為何修築新城麼?”
青衣文士押了一口茶,說道。
“此人定然不是,固步自封之人,莫非是想厚積薄發,一鳴驚人?”
白衣文士,皺了皺眉,說道。
“德昂兄,此人精通用兵之道,那新城的位置選的妙啊,西控涼州,東進關中。天下有變,先取涼州,再圖關中,虎步關西,天下何人可爭雄?”
青衣文士點了點頭,沉吟道。
“伯苗兄,實不相瞞,我李恢早在來金城郡之前,就想好了投奔金城郡太守。”
“方才,聽了伯苗兄一席話,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我李恢不才,願隨此等明主,做一帳下小吏,足矣!”
白衣文士滿臉欣喜的說道。
“德昂兄,安能獨去也!此等明主,若是我鄧芝失之交臂,怕是要抱憾終身矣!同去,同去!”
青衣文士點點頭,朗聲笑道。
二人說著就準備起身。
卻說,李牧在聽到李恢問鄧芝第一句話時,就已經注意他們了。
當李牧聽到鄧芝、李恢二人,一針見血的品評,他在金城郡的所作所為時,心下欣喜不已!
接著,當李牧聽到鄧芝、李恢二人,看出他修建新城的用意時,心下又驚又喜!
當李牧聽到鄧芝和李恢,願意投奔自己時,心中大喜過望!
李牧知道,鄧芝,字伯苗。此人長於辯才、謀略、軍略、政務,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
李恢,字德昂。此人長於軍略、謀略、政務,統兵之力也是有的,當年諸葛亮南征孟獲的時候,李恢可是單獨領軍,戰功顯著!
“二位先生,果真願意輔佐金城郡太守?”
李牧見鄧芝、李恢欲起身離開,連忙站起來,來到二人跟前,施了一禮,說道。
鄧芝、李恢打量著李牧,只見此人高大挺拔、丰神俊朗、眉宇間正氣凜然、英武不凡。
“敢問閣下,可是護羌校尉、金城郡太守李牧李大人?”
鄧芝和李恢對視一眼,鄧芝問道。
“先生目光如炬,正是在下!”
李牧朗聲笑道。
“鄧芝、李恢得遇明主,還請明公不棄,願效犬馬之勞!”
鄧芝和李恢相視一笑,朝著李牧單膝及地,朗聲說道。
“李牧能得二人先生相助,此乃如虎添翼,何愁天下不定也!”
李牧心下大喜不已,連忙扶起二人,又朝二人深深一拜,朗聲笑道。
鄧芝和李恢心下思忖道:此人禮賢下士,端的是當世仁主!
傅僉見自家主公,這般禮賢下士,心中對李牧的敬仰,更深了!
“伯苗、德昂,若不嫌棄,還請過府一敘,今夜為二位先生接風洗塵。”
李牧看著鄧芝和李恢,笑著說道。
鄧芝和李恢受寵若驚,連忙拜謝。隨後,李牧、傅僉、鄧芝、李恢四人一路說笑著來到太守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