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有謀略,自當明白該怎麼做。
………
清晨,一座灰白的營帳中。
楊芝伺候楊一清穿衣洗漱,片刻後,副將們集中於大營中。
“總憲大人料事如神,到了十一月,瓦剌人就躲在草原中,我們何時返回寧夏?”
初冬季節,塞外寒風凜冽,將士們都盼望著回到京師,苦苦盼望著朝廷的聖旨,歸心似箭。
如果這時候,響起大明的曲樂,營帳中定會哭聲一片。
這種心態下,士卒已經不適合繼續打仗了。
“傳本官的旨意,今日就拔營回三邊。”
三邊雖然是邊陲,但對於漢人而言,也算是故鄉。
“可大人……朝廷還未來旨意。”
楊一清知道,朱厚照好戰,不會撤軍,但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先拔營回三邊,師兄李東陽自會替他免罪。
“總憲大人,唐宋的使臣要見您。”親兵走進來稟報。
“見本官做什麼?”
楊一清嘀咕一句,在大椅上思索起來,唐宋也在攻打瓦剌,行為十分迷惑。
可打下瓦剌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不多時,唐宋的使臣張侃走進營帳中,想到自己也是大明的漢人,心下不由動容。
“楊大人,下官此番是傳國君旨意,不能撤軍。”
“唐宋敢號令我大明?”
楊一清拍著身前的書案,副將和親兵拔出半截腰刀,森寒的白刃散發光芒,隨時準備砍殺眼前的使臣。
“不敢,瓦剌定會從韃靼補充兵力,無異於前功盡棄,十二月前不能破瓦剌,再退兵不遲。”
楊一清略微思索,唐宋判斷與他相同,瓦剌會從韃靼招兵買馬。
如今雖然是十一月初,但還不算太冷。
張侃微微抬頭,道:“唐宋已找到瓦剌的王庭。”
楊一清抬眸,眸子深處閃過一抹精光,看來唐宋的營帳中,也有運籌帷幄的將才,“你們為何要助大明?”
唐宋能與大明結盟,也能與瓦剌結盟。
興許是陷阱也說不定,此人身份未驗明,誰知那王庭是不是瓦剌人的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