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升嘆息一聲,搖搖頭,也跟著往左掖門走去。
金鐘響起,百官陸續走進東暖閣。
內閣和六部,各自上奏後,輪到都察院了。
“嚴卿家,朕看你有話要說。”
弘治皇帝上了十五年早朝,誰有話藏著,透過神態看得一清二楚。
這傢伙站在御史最前列,更是看得真切。
嚴成錦微微躬身:“臣以為,推行珠算,不如推行天元術,讓謝玉任國子監的博士,教導算學。”
雖不幫張升,卻能借機推動算學。
大明出現繁茂的商業,導致算盤,在商賈間流傳,就是珠算。
天元術的根本是籌算,也就是解一元二次方程,三次方程。
在宋元時,老祖宗就已經懂得解方程。
這是一項巨大的進步,可惜,在明朝時,沒得到傳承和推廣。
不僅使大明落後於西方,也使大明沒有盛世到來。
算學,是一切學問的基礎,甚至比四書五經還重要。
若將天元術推廣出去,在史上的震撼,堪稱東方的文藝復興。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不知道嚴成錦在想什麼,在他們看來,算學只不過,是一門用在戶部的雞肋學科,並不在意。
馬文升直言反駁:“博士乃是國子監的官職,豈能讓商賈擔任?”
陛下和百官,並無重視天元術的意思。
嚴成錦理解他們,誰沒事解一元二次方程玩?
科舉不考,當商賈是不光彩的行當。
如此大環境下,註定算學無法像八股文那樣,推行開來。
要想推行,就必須要改變大環境,也就是改科舉的考法。
此舉,無異難如登天。
若不推行,算學在大明出現斷層。
眼下是個機會,張升迫於陛下的旨意,禮部需改制。
“吏部所言甚是,朕雖然欣賞謝玉的算學,可謝玉是商賈,不能直接提拔為官。”
大明當官只有科舉一條路,這是祖制。
你舉薦的人再好,終究是草民,朕也不能為了一個商賈,破例廢除祖制。
百官深以為然。
可嚴成錦卻接著道:“不必提拔為官,將謝玉,設為國子監的客座博士,不算違反祖制。”
弘治皇帝聽不明白,難道是朕孤陋寡聞了?
他看向博學多聞的李東陽,李東陽同樣紅臉懵然。
“何謂…何謂客座博士?”
在劉健等人看來,歷朝並未聽過有這樣的博士。
“客座博士無官職,不受朝廷的俸祿,在講學時,只需付謝玉幾文錢報酬。
謝玉雖是商賈,可聖人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學無先後,達者為先。
若陛下想提升算學,何必拘泥於一個頭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