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嚴成錦快步來到大殿,站在李東陽身側。
內閣大臣和六部大臣,微微側目。
嚴成錦知道不必多說,陛下已知道文華殿的情況,看來是時候說出自己的計策了。
弘治皇帝能斷定:“如此下去,只怕藩王只能無功而返,人性已固,想讓他們棄惡從良,何等之難。”
劉健微微點頭,聖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不錯。
但藩王們根性已成,跟他們講大明律和皇明祖訓,無異於雞同鴨講。
一時間,李東陽等人垂頭苦思。
“陛下,臣倒是有一個計策,不知……”
還沒等嚴成錦說完,弘治皇帝便打斷:“說罷!休要再三委婉。”
嚴成錦卻道:“為保各位藩王學有所成,計策不可洩露半分。
說之前,還請殿上的大人,立一份保密字據,內閣自是不用。”
朝堂上,只有內閣和六部部堂。
馬文升感覺被冒犯了:“嚴成錦!不說便罷,還要本官立字據?!”
弘治皇帝沉吟片刻,微微點頭,片刻後,六部部堂乖乖在字據上簽字。
隨後,交給嚴成錦。
嚴成錦道:“陛下不如將九位藩王貶為流民,流放至良鄉,考核過者,才可回封地。”
“這,將藩王變為流民,虧你想得出來,流民粗鄙不堪,若被人打死……”劉健自知說過頭了,聲音戛然而止。
打死就打死……
“臣以為不可,此舉毫無章法!”謝遷道。
幸虧讓眾人簽了保密協議。
李東陽沉吟片刻後,卻道:“臣倒以為可行。”
“李公你?”
“賓之,不可因此子是你學生,故而偏袒!”
劉健等人驚呼,想不到李東陽竟倒戈了。
嚴成錦也有些意外,不過李東陽定不是因為他。
面對百官的質疑,李東陽不慌不忙:“明初時,高皇帝三令五申,讓藩王節儉,可週王朱橚卻不以為然。
直至周王看到百姓尋食草根,哀鴻遍野,才知百姓疾苦,故而洗心革面,嚐遍百草,著。
陛下,不身為民,不知民之疾苦啊!”
朱橚是朱棣的親弟弟,同母所出。
他著作的醫術,對後世有極大的貢獻,堪稱明朝神農。
雖然不可能人人都成為朱橚,但這些王爺不知流民疾苦,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