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公老臉微微一抽。
戴姍也是臉色一變,卻見嚴成錦若無旁人,看向弘治皇帝。
“臣覺得,嚴成錦說的有幾分道理。”
秦紘深思熟慮後道:“安南已向我朝進貢,對其只以書作為回禮,實在太輕視了一些。
且如今西南安定,何來侵擾。
若輕視引來嫌隙,反倒有可能招致邊界紛擾。”
黎利順從大明後,安南一直與朝廷保持朝貢。
雖說沒有大批軍隊進攻,邊界實則常有安南人侵擾。
弘治皇帝沉思片刻:“折中吧,常服亦賜,書也印發五千套送往安南。”
張升微微躬身:“臣遵旨!”
……
西北,波羅堡。
張賢遠遠望去,成千上萬流民扛著巨石,往城牆上堆砌。
驅套時,將波羅堡的城牆摧毀了。
朱暉決定將修建長城的起點,定在此處。
“保國公,如今流民已遷引到西北,下官也該回京覆命了。”
張賢朝朱暉微微鞠躬。
修長城由保國公督建,他的任務只是從荊襄遷引流民來此。
很快就要入冬了,大雪前動身,路要好走一些。
“本國公看你頗有資質,不如就留在這裡吧?”
朱暉才不想修什麼長城。
城牆一旦修起來,韃靼人進不來,仗就打不成了。
且讓他在工地上盯著,他也呆不住,張賢雖天天板著一張臉,卻十分可靠。
讓張賢來工地盯著,他就能四處溜達。
“恐怕不行,下官乃是良鄉的知縣,豈能丟下良鄉不管。”
張賢無視朱暉臉上的慍怒。
保國公又如何,同樣不及良鄉重要。
嚴大人說過,朝廷有銀子修長城,能救濟荊襄的流民。
皆歸功於良鄉每年納上去的銀子。
朱暉惱羞成怒,拔刀架在張賢脖子上:“本國公一封疏奏,便能讓升官,回良鄉做什麼!”
“國公拔刀威脅朝廷命官,扣一分。”方學像面無表情的記分機器。
這扣分機制,乃是嚴成錦提出,弘治皇帝蓋章。
因朱暉有“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記錄。
為了更好督查他,便立了這制度,好讓方學及時向朝廷稟報。
如此一來,能更好的督修長城。
朱暉聽聞時,還大喜過望。
以為很快就能積滿一百分,回到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