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驚慌,他們是好心想保護少爺。”何能擠著笑容解釋。
整個京城,也沒有這般待客的,來嚴府的人,多半會被家丁們嚇住。
等下次老爺回來,得讓老爺勸一勸少爺,把這習慣改一改。
嚴成錦記得,吳寬還有一年就掛了,也就是明年。
弘治十五年吏部右侍郎變成焦芳。
所以,對此記得十分清楚。
吳寬毫無熱情道:“老夫就不打擾了。”
帶著吳奐從正堂走出,沒到大門,便囑咐:“此人就是嚴成錦,你以後不可與他往來。”
“兒記住爹的教誨。”吳奐小心翼翼藏起那本冊子。
吳寬看他沒記在心裡,語重心長:“李公的兒子李兆先,與他往來後,出海去了海南,謝公的兒子謝丕,跑去良鄉折騰什麼理科。
你努力準備三年後的科舉,不許學這些人。”
想起那不知生死的李兆先,他不由嘆了一口氣。
次日早朝。
弘治皇帝想起了修長城的進度,便問工部:“長城修得如何了?”
“回稟陛下,正自延綏的波羅堡起,往西修建,徵了流民九十二萬人。”
曾鑑為加快修建的進度,派了幾個精於修繕的主簿,一同前往。
秦朝修建長城時,用了兩百多萬人。
如今動用九十二萬,算不得什麼。
只是秦朝時,為了趕工期,力役被當成畜生一樣使喚,每年死在長城的人,數以萬計。
多拖一天,就要耗費多一天的口糧。
對朝廷來說,極不划算。
嚴成錦稍微安心的是,明長城不趕工期。
外無韃靼人侵擾,內錢糧充足。
朝廷還將大量的戰馬,投入到長城的修建中,用於拉石料。
“陛下,馬上就要入冬了,還請戶部儘快將夏糧撥去一些,等大雪封了道路,押糧不及時,可是會死很多人的。”
嚴成錦猜十月底,或許會下第一場雪。
運糧到西北延綏,要一月時間。
現在清點完糧食運出,等到了延綏,正好躲過第一場雪。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嚴卿家說的是。”
“陛下,安南的使節來朝貢,你看要賞賜何物?”禮部尚書張升問。
此時的安南國王,是黎暉。
嚴成錦考科舉那一年,安南老國王病逝,黎暉來大明請乞冊封為新的國王。
安南時常侵擾雲南,未如朝鮮一般真的朝貢。
朝廷對西南的形勢,並不瞭解。
弘治皇帝想了想:“賜安南國王黎暉弁冠服一副,常服一襲,金犀帶一事。”
嚴成錦站出來:“陛下三思,安南時常侵擾雲南,
不如賜其八千套四書五經,讓其修身養性,好好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