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庖廚,用大鍋煮,得到一鍋雪白的鹽粉。
比剛才的黃鹽,足足縮水了近八分之一。
“看清楚了嗎?以後給本少爺吃的鹽,要這樣提煉。”
何能目瞪口呆。
弄這一桶鹽,花去近兩個多時辰,嚴成錦才坐在火爐旁,微微轉動烤全羊,身旁是半桶接近雪白的鹽粉。
“去喊王不歲來。”
謝玉回江南過年節了,嚴成錦便找王不歲。
片刻後,王不歲來到嚴府,還帶來了一幅字畫,當做年禮送給嚴成錦。
“少爺找小人,有何吩咐?”
“今後良鄉的商會也販鹽。”嚴成錦道。
王不歲面色青一陣白一陣,解州有一個天然鹽池,方圓一百二十多里,取之不盡。
晉商幾乎是北直隸最大的鹽商,良鄉的鹽,還不知上哪兒找去呢。
“少爺,咱們良鄉沒有鹽池,也沒鹽土。”
良鄉離海遠,上哪兒弄鹽去,弄到鹽也拼不過晉商,他們的渠道遍佈天南海北,連邊境的一些馬市茶市也有他們的身影。
“咱們買他們的鹽,做精鹽。”
嚴成錦掀開紗布,露出一桶接近雪白的鹽,王不歲用手指蘸取一點,伸到嘴中,瞪大眼睛,這是……鹽?竟然不苦澀!
“少爺,這怎麼提煉出來的?”王不歲沒見過這麼精細的鹽。
“讓良鄉的商行賣精鹽。”
晉商的鹽,大多是販賣百姓的粗鹽和給士紳的細鹽,但精鹽的市場,一片空白。
提取精鹽的成本高,只能賣給士紳。
何能學著嚴成錦的樣子,演示了一遍,果然,最後出來是精細近乎雪白的鹽粉。
過著年節,王不歲卻趕到了良鄉,招募一些婦人,在船廠空曠的草棚,開始煉精鹽。
良鄉商會的成員被招來,掏銀子入股販鹽的買賣。
士紳們也不傻,販鹽能販得過晉商?
王不歲乾脆把裝著精鹽的小罐拿出來,道:“你們嚐嚐。”
“這……不苦澀?”
“味道真是好!”
市面上壓根見不到這麼精細的鹽,這是商會崛起的神器啊!
“王東家,哪來的?”
王不歲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