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代,去到某個春秋時期曾經舉行會盟的地方,也許某個土山包在兩千多年前就是一座會盟臺。(不是開玩笑,有考古學家證實過)
當然了,很多帝王、名臣的墓葬經過時間的考驗,不管曾經的墓葬是多麼高的規格,過上幾百上千年一樣會變成一個土山包。
呂武在這一段時間過得比較怪,不是陰氏出了什麼事,也不是晉國出事了,更不是他身體不舒服,主要是到了飯點的時刻會有楚人送來各種食物。
送食物到呂武這邊的楚人講得很明白,食物就是楚君熊招特意命人往精細了做,再送過來給呂武品嚐。
什麼情況嘛!?
食物用了很多青銅器來盛放,看青銅器的做工明顯是宮廷用物,出現“鼎”這種玩意一點都不稀奇。
晉國“卿”是有資格享用“鼎”來盛放食物的,無法解讀成楚君熊招是在玩什麼潑髒水的手段。
食物方面以楚國那邊的餐飲特色為主,礙於現在的烹飪手段過於匱乏,離不開“燉”、“熬”、“蒸”這些花樣。
今天楚君熊招派人送給呂武的食物中有一條蒸魚。
需要了解一個事實,也就是中原的貴族一般並不吃魚,認為所有的肉食中以魚肉最“賤”。
為什麼?不太好說。可能是因為魚肉有刺?又或者是無法去腥味的關係?
“我知道楚人喜歡吃魚,昨天給楚君回送了一道蒸魚作為回禮,今天他也弄來了一道蒸魚?”呂武看著那條叫不上來名字的蒸魚有些發愣。
之所以表情有些迷,是因為魚挺大條,然後魚的嘴巴里伸出一根劍柄。
這種菜式呂武好像在哪見過?不是來到這個“世界”之後,是“上一輩子”在哪部影視作品裡面看過。
那一部影視作品裡面,主角與配角就是楚國人,背景是秦帝國即將崩塌,他們在一個叫“鴻門”的位置進行群體趴體。
士匄得到同意入帳,看到的就是呂武對著一盤蒸魚在研究。
“楚侯再賜食?”士匄從羨慕到發狂,慢慢轉為一種麻木。
一國之君給人“傳菜”這種事情,歷史上是有過前例的。
只不過,互相“傳菜”僅限於“君”與“君”之間,並且還只有一次,哪有天天換著花樣送的。
呂武一臉的哭笑不得,說道:“我亦不知楚侯為何如此。”
楚君熊招一次次這麼搞,每次都不說理由,搞得呂武死了不少腦細胞進行猜測。
晉國這邊的其餘貴族也不是沒在思索楚君熊招為什麼有那些操作,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楚君想要撬晉君姬彪的牆角。
他們得出的結論並不搞笑。
春秋時期類似的事情發生太多次,還出現過成功的例子。
所以了,呂武現在不但每一餐都能享受到來自楚君熊招送來的美食,連帶晉國公族幫晉君姬彪進行了補救,也就是一樣會在每一個餐點給呂武這邊送來食物。
兩個霸主國的國君較上勁,挺有趣的。
換作是大一統時代,呂武要麼是立刻起事,不然就等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