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用看嗎?
本身就是呂武提出用“溫”地來交換“楊(趙)”地。
提出反對意見的家臣是要跟呂武講道理,不是真的要跟葛存那一些人去爭。
呂武問道:“我命集結三‘師’,事情辦得如何了?”
宋彬收拾一下心情,改換思維方式,答曰:“主之命傳達,‘陰’兩日便集結待命,‘呂’耗時十一日。”
命令傳遞到“呂”地需要時間,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集結部隊。
呂武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傳我令,‘呂’一師進駐‘陰’,‘陰’兩‘師’開拔集結於‘樓’;再命齊兩‘軍’渡河進擊白翟。”
那個“樓”是“霍”地的一個地名。
宋彬沒任何遲疑,應道:“諾!”
只是,他又立刻問道:“需派人往‘臨淄’催促輜重?”
這不是廢話嘛!
軍隊是齊國的沒錯,但被呂武徵用啦。
不管呂武怎麼去使用那兩個齊國“軍”,齊國能抗議和破罵,想招回也要那些齊軍能不能回去。
齊國不想那兩個“軍”餓死,該送的糧秣不能短缺,甚至連相關的後勤保障都要維持,否則齊軍士兵沒給餓死,要被凍死,或因為兵器損壞赤手空拳去跟人拼命,損失的也是齊國。
所以,齊國也是倒黴透頂,碰上了呂武這麼個晉國的卿大夫來負責邦交。
呂武以命令的形式下達。
陰氏全體上下不管有什麼想法,該收收心專注辦事,有什麼要說道的地方,只能等戰事結束之後。
呂武一再與魏氏保持溝通,等待魏氏在“櫟陽”集結的那兩個“師”出擊北上,沒有再等中行氏等願意一塊西征的家族軍隊前來會師,留下宋彬進行等待與調配,帶著部隊先行渡河了。
這一次,他不但帶上了呂陽,還將呂歡一同帶上,玩了一手上陣父子兵。
呂歡的生母出自韓氏,會有自己的作用。
如果不是呂健太小,一樣會被呂武帶去出征。
也就呂武這種人了,什麼都要先預防著一手,狠起來連自己的兒子都能利用到極致。
只不過,要說呂武不在乎自己的子嗣,絕對是一個天大的誤會。
陰氏要是衰弱或滅亡,全家上下沒一個會落得好。
陰氏繼續強大,乃至於變得更為加大,全家上下哪一個不是因此獲利?
生長在什麼家庭,懂或不懂都要儘自己的那一份責任和義務,逃避是非常不現實的。
讓呂武沒有想到的是,中行偃竟然親自率領兩個“旅”過來。
意外的是中行偃親自到。
另一個令人訝異的則是,他竟然出動了兩個“旅”。
這位中行氏和荀氏共同的家主,可是好幾次參與國戰只出動一個“旅”的兵力啊!
今次,他竟然不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