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看陰氏現在的地位和強度,一旦發生了一些什麼事,陰氏再不想參加也必定要被拖下水的。
宋彬的意思是,不過份靠近“新田”能有個緩衝,不會爆發什麼正治鬥爭立刻就進入到“決戰”階段。
他也是研究了晉國的歷史,才得出那樣的結論。
上溯到前幾代的領導班子,消失在歷史長河,又或是仍在苦苦掙扎的曾經卿位家族,封地越是靠近國都,麻煩必然會越多,滅亡的速度也更快。
相反是距離國都更遠的那些卿位家族,哪怕是一開始就被捲進鬥爭,會有更多的時間用來作為緩衝。
呂武不知道這個嗎?
躲避是決絕不了什麼問題的。
尤其是成為卿位家族之後,想要獨善其身就代表不能選邊站,也就少了很多可發展的選項。
看一看韓氏就知道了。
韓厥從來不參與各家的爭鬥,看似韓氏無比安全,也只是建立在別人不想搞韓氏為前提。
再來是,韓氏安全倒是安全了,不要說吃肉,喝湯都沒有韓氏的份。
魏氏的家族歷史長短跟韓氏差不多。
韓氏的幸運在於得到趙氏的鼎力扶持,比魏氏更早成為卿位家族,韓厥之前的幾代韓氏家主多少吃了點肉,有了韓氏的規模和實力。
韓厥繼承韓氏家主之前,他的父親韓穿就已經獲得卿位。
在韓穿為“卿”的時間段裡,韓氏家族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增漲,只是又在卿大夫之間的爭鬥中損了實力。
晉國能夠成為卿位家族,哪怕家族實力本來平平,一般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壯大。
這個不但是因為卿位所帶來的權柄便利,也跟各家的依附、投靠有關。
說白了就是不但有“權”,還得到了“名”。
兩種因素相結合起來的力量就是那麼大。
韓厥為什麼會有一段時間寄養在趙氏家族?
不就是因為韓氏在卿大夫鬥爭中輸了嘛!
所以,韓厥的卿大夫不能完全說完全是繼承自父輩,沒有趙氏的支援會成為另一個胥童一般的人物。
這個就是韓厥為什麼不惜一切代價,鐵了心要幫趙武的原因。
不是像欒書本來就是卿大夫,得到郤克的“越位提拔”那種關係,是趙氏不拉韓厥一把,韓氏不再作為一個卿位家族,極可能衰弱到撲騰不出一個水花,再直至族滅除名。
呂武安靜聽著家臣們以理據爭。
一人計窮,再聰明都不可能面面俱到,多聽一聽別人的意見,願不願意接受是一回事,能不能從中查遺補漏則是另外一回事。
呂武總結了一下以宋彬為首和以葛存為首,兩邊人的意見。
一方認為不用在乎封地在哪,只看那塊封地能帶來多少好處,又不想過於靠近“新田”這個晉國的國都。
另一方則是很希望陰氏的封地能連成一片,認為土地之所以貧瘠只是人為因素,沒有開發的思路,或是技術方面不夠,跟土地本身無關;靠近“新田”能在正治上加分,遇到什麼事也更容易掌握主動權。
“再議罷。”呂武說著站起身來。
家臣全部閉嘴,很想觀察呂武更傾向於哪一方,只是他們無法從呂武的表情上看出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