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怎麼樣。
耗費的工時和人力又是什麼個情況?
呂武絞盡腦汁回憶,想到還有另外一種方法。
好像是用樹皮、漁網、麻頭、藤皮等等原料,經過搗、烘等工藝,製造成紙?
他記得,好像是後面的這個方法耗費會更低一些?
幸虧他是貴族,手底下有一幫人手,反覆實驗也就是了。
想到什麼就寫下來。
管它步驟的順序到底對不對。
無視掉吧!
就是讓人一再重複去鼓搗。
葛存先彙報了一些家務事,只是情緒方面好像有些低沉?
事實上,他原以為自己夠資格去總督“原”地或“溫”地,結果竟然沒有被選上?
梁興不提了,陰氏的老家臣,外交能力極強。
葛存覺得自己遠勝茅坪,憑什麼茅坪能總督“原”,自己就不行啦?
作為家主的呂武不能無視手底下一幫人的情緒。
他本來是要等委派葛存前往探索“太原”再談一談,看來不能再拖,拖下去會把葛存給拖怨婦了?
“存。”呂武抬手阻止葛存繼續講話,語重心長地批評道:“我家振興乃是喜事,為何如此頹廢?”
葛存勉強地笑了笑,擺出了賠罪的態度。
其餘在場的家臣,有幾個其實也是為葛存心裡打抱不平。
有功必賞才能使團體保持戰鬥力。
獲利功勞卻沒有得到提升,誰還有那個拼命做事的動力?
呂武才沒有那個臉,講什麼任勞任怨是作為屬下的必備品德。
憑什麼只有付出沒有回報啊!?
老是講這一套的人,忽悠得人暈頭昏腦,說白了還是沒連員工的工資都發不下去,只能憑空畫餅,要麼就是抱著老人醒悟再換新人壓榨的心思。
或許最後是能成功的。
但是一開始跟隨的那一批人,又能剩下幾個?
再來,忍受艱苦堅持下來的人,真的能獲得自己付出所應得的回報嗎?
恐怕是不盡然的。
甚至,到了最後依然沒有成功,又該是算誰的?
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成功,卻無視了無數失敗的例子。
甭講啥未來啦。
哥,先把這個月工資發了唄?
一家老小等著發工資吃飯吶!
呂武開始向葛存提到探索“太原”的重要性,要求葛存從明年起開始熟悉牧業,並且必須學會騎馬,怎麼去指揮騎兵。
陰氏向北或向西開拓,面對的都會是遊牧民族。
目前的遊牧民族對諸夏的威脅不大。
這個“不大”的前提是,遊牧民族分得太散,內部爭鬥也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