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換來換去,看似得到多個軍團的大佬賞識,卻也真的是一種反覆橫跳。
畢竟,晉國的每一個軍團都遭到把持。
選擇去哪個軍團服役,可以視為是一種站隊。
這一次郤氏沒有執行國君的停戰命令,勢必又要鬧出點什麼么蛾子。
呂武是絕對不會充當郤氏與國君較量的排頭兵,成為其中的犧牲品。
至於要是郤氏有意見?
不是郤犨先將呂武推到中軍序列,郤至也沒有拒絕嘛!
一連串的“選項”中,呂武是最被動的那一個,誰都難以責怪他。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軍就待在“夷”周邊。
比較搞笑的是,許國剛滅國又復國,只是“夷”裡面的人口十不存三。
許君姜寧有要求晉國將人口歸還。
晉君姬壽曼支支吾吾沒正面回應,打定的主意就是不還。
這個不靠譜的晉君姬壽曼告訴許君姜寧,說是有功之臣已經將戰俘押送回去,想還也還不了啦!
君主向臣工討要賞賜,俺幹不出來啊!
許君姜寧則說不是還有剩下的嗎?
晉君姬壽曼被捅到了“G”點,差點沒蹦起來。
還是胥童給解的圍,表示國君已經賞賜給了有功之臣,不再擁有處理權。
幾個外出掃蕩的軍團還沒回來。
胥童嘴裡那些所謂的功臣,自然是公族成員。
許君姜寧立刻就是一臉的慘白。
作為一個小國,許國滿打滿算也就十來萬的人口。
經過晉國的一陣掃蕩,光是都城“夷”就沒了一萬以上,其餘地方還不知道是個什麼情況,估計也要損失慘重。
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口,一旦晉國不願意歸還被俘被擄的戰俘,許國能剩下的選擇不多。
首先是不能繼續待在鄭國邊上。
要不然每年鄭國都要到許國打秋風,許國怎麼扛?
再來是,真的需要考慮是不是接受楚國的建議,搬遷到楚國腹地,依靠楚國的保護過安生小日子。
之前許君不答應,是覺得還能掙扎,歷經嚴重打擊,壓根就沒得選啦!
估計是被許君姜寧煩得受不了?
本來晉君姬壽曼是需要將許君姜寧一塊帶往“鍾離”參加會盟,卻是像丟包袱那樣,率先帶上自己的“儀仗隊”跑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