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次交戰打下來,“新軍”的傷亡並不慘重,卻絕對無法避免。
傷患也是被安排回去的那一批。
他們只會靠近晉國的邊疆,不會踏入晉國的境內。
這是打了一個“擦邊球”。
畢竟,他們還在服役狀態。
正面戰場那邊一天沒分出勝負,出征部隊沒得到元帥欒書的許可,不能回國。
侯奄(後勤裝備部長)進行了國有軍事物資的清點。
各家攜帶了多少物資和種類,需要向侯奄報備,只是不用交上去。
校正負責統計戰車、戰兵以及輔兵的數量。
趙旃和郤至商議下來,決定就沿著渭水一直向西。
他們進行了部隊的進軍梯次安。
一個郤氏“師”成為了全“軍”的前鋒。
剩下的部隊則是在後面跟隨。
同時,趙旃作為新軍將,決定深入秦國腹地,不用徵得元帥欒書的同意,只是派人稟告的程式不能忘。
魏相因為出使過秦國的關係,來回走了一遍還是不久前的事情,成了“新軍”的嚮導人物。
現在秦國還不是數百年之後的秦國。
城池數量之少,不會超過二十五座。
秦國東面也就六座城池,其中“戲”、“豪”先被呂武攻克並焚城,“棫林”、“侯麗”也相繼陷落。
“涇陽”在涇水的東岸,沒有遭到“新軍”的毒手。
“麻隧”則是這次戰爭的中心區域。
一路向西,他們走了兩三百里,途中一再遭遇向東趕路的秦人。
這些秦人或多或少,多的不會超過千人,少的不會少於百人,基本有攜帶輜重,只是數量不多。
現在出個門難啊!
敢於孤身上路,能在路邊成為一具完整的骸骨都算運氣好。
只因為死了也不安生,不是被動物弄死,通常也會被食肉動物啃食入肚。
他們遠遠地看到大股部隊,沒有一個秦人能想到會是晉軍,還以為是前方的大軍回來了。
因為誤認是自家的大軍,他們雀躍歡呼地迎上去,靠近到一定距離才察覺到不對勁。
等他們發現不對勁,乘坐戰車的貴族還能驅車逃跑,徒步的秦人沒跑多遠就被追上。
“再西行便是‘郿’。”魏相在為趙旃和郤至介紹,說道:“‘郿’坐落渭水之邊,過‘郿’則為秦國腹胸。”
這個“腹胸”所指是京畿之類的要害之地。
他們已經遠離“麻隧”多達四五百里,距離晉國就更遠了。
郤至的心情既興奮又忐忑,對趙旃說道:“我‘軍’需儘快攻陷‘郿’,以作‘基業’。”
趙旃當然清楚需要一個前進基地,也是保證退路,接話說道:“如此,命陰武攻城!”
沒錯,郤至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