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聽後,十分高興,便約見了魯肅。
經過一番交談,孫權見識了魯肅的長遠目光,便對其委以重任。
周瑜領兵在外,固守城池,堅守四方;魯肅立於朝堂之上,為孫權制定戰略方針。
兩人相輔相成,成為江東的一段佳話!
......
在張揚隨軍中部將前往建業縣的路上,魯肅便早早地得到了周瑜的訊息。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魯肅便給周瑜寫了一封信。
信的主要內容是:勸說周瑜放寬心。張揚的到來,是大勢所趨,勸周瑜不要和孫權‘硬抗’了。
自己會想出中間之策,解決徐州的威脅。
正因為魯肅的這封信,周瑜才放棄了和孫權的‘硬抗’之舉,乖乖地聽從孫權的命令,帶兵進攻荊州江夏郡了。
而魯肅,也成為江東的使者,出使太原縣,索要徐州之地。
若事能成,則可兵不血刃的拿下徐州南側幾縣之地;若事不能成,則給周瑜提供了一個進軍徐州的理由。
周瑜從孫權的府**來,在回到長江南岸的軍營的路上,便想清楚了這些。
心中不由地感嘆道:“子敬,江東的支柱也!”
三日之內,江東軍從吳郡出發,晝歇夜行,一路向西的,經九江郡,丹陽郡,終於到達了江夏郡的邊境。
兵貴神速,周瑜是一刻也不敢耽誤。
畢竟,孫權被任命為荊州牧的訊息,很快便能傳遍天下。以劉備的軍師諸葛亮的小心謹慎,定然會在江夏郡內調兵遣將,提前做好準備。
越早的趕到江夏郡,在戰爭中就能越發的佔據了先機。
......
江夏郡的郡治西陵縣,距離平春縣的距離並不遠,快馬加鞭,一個半時辰就能到達。
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便在此處坐鎮。
原來,諸葛亮得到霍峻的訊息之後,始終對自己背後的江東軍放心不下,便親自來到此處。
萬一平春縣的荊州水軍大營有變,自己也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應。
一日之後,前方果然傳來訊息:“江東軍的三萬先鋒大軍,在淩統和黃蓋的率領之下,朝著江夏郡殺來。最多還有一個時辰,就會殺到我方水軍大營。”
聽到這個訊息,諸葛亮面不改色地對著傳令兵說道:“傳我軍令,三軍不得妄動!探馬再探!”
待傳令兵走後,諸葛亮身邊的一年輕文士對著諸葛亮不解地問道:“軍師,江東軍已經大軍壓境了。為何你還不讓我們妄動呢?
畢竟我們這裡和平春縣之間還有一定的距離,若前方大營支撐不住了,我們在出兵援助。那時候,一切都晚了啊!”
此子不是別人,正是馬良。
馬良,字季常,荊州南郡宜城縣人士。
因馬良兄弟五人在當地頗有才華名氣,而馬良是五人中最為出色的,又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稱白眉馬良;同時,也有了“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讚譽。
劉備聽其大名,便借用劉琦之名,徵召其為自己所用。
到了劉備的陣營中,劉備便讓諸葛亮接見了他。
同是年輕人,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