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我們是在韓成無任何理由就進攻徐州的前提之下才出兵的。
在‘大義’上,有韓成的前車之鑑,我們站的穩!”
孫權聽後,對著周瑜微微地點了點頭。
周瑜的話,說到了孫權的心裡。
在孫權的這個位置上,才能切切實實的體會到‘大義’的重要性。
有則師出有名,無則處處受阻。
周瑜說完之後,坐在孫權右側下首的第一個位置上的中年男子起身說道:“主公,屬下有不同的意見。
‘大義’雖然十分重要,但是,還有比‘大義’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實力。
想當年,韓成迎接漢獻帝於太原縣,仍然以幷州牧自稱,而將鎮東將軍,前將軍......等官職冊封給別人,這是為何?還不是實力不夠所致。
當韓成打敗了袁紹,佔據了幽州和幷州兩州之地之後,憑藉手下眾多的騎兵,和空前強大的實力,立即冊封自己為位高權重的大將軍,掌管天下所有軍務,這是何等威風?
在實力面前,‘大義’真的算不了什麼。
若我們的大軍西進,拿下荊州,我們將擁有揚州和荊州的兩州之地,佔據長江以南的大片區域。
只要我們依然安心發展,不出幾年,我們則是‘兵強馬壯’的狀態。
到時候,我們想北上就北上,想南下就南下,何須在乎他人的看法?”
孫權聽後,對著張昭鄭重的點了點頭。
張昭的話,雖然直白了一些,但不得不承認,張昭說的非常對。
天下的歸屬,說到底,還是實力的強弱所致。
有實力,萬事好說話;沒實力,萬事開頭難!
孫權的不同態度,周瑜自然是看在了眼中。
周瑜知道自己的理由沒有張昭的充分,沒能說服孫權,故而只能繼續勸道:“君子立於世間,以‘道義’為準則;英雄立於天下,以‘大義’為準則。只要遵循‘大義’做事,定能事半功倍。若違背‘大義’,則一事無成。”
魯肅等人,自然跟著附和道:“主公,公瑾兄所言極是,我等附議。”
張昭聽後,不屑地說道:“謬論!君子只有安身立命之後,才有是否能遵循‘大義’可言。現在,我們連叫板韓成和曹操等人的實力都沒有,安能強行遵循‘大義’?
若‘大義’有用,當年董卓進京之時,為何不用‘大義’抨擊他,卻要聯合十八路諸侯共同討伐之......”
虞翻等人自然迎合道:“主公,子布兄所言極是,我等附議。”
孫權看著兩邊的大臣,一番思量之後,覺得還是張昭的理由充分。出兵之事,迫在眉睫,就這麼定下吧!
於是乎,孫權對著眾人說道:“雖然公瑾和子布說的都有道理,但是,我還是覺得子布的建議好一些。我決定了,我們出兵......”
“報!稟告州牧大人,曹操的使者—王朗,在府門外求見。”
就在孫權將要宣佈決定的時刻,因為門口士兵的彙報,他的話,被打斷了。
孫權對此未生氣,但見在一旁的,馬上就要成功的張昭等人坐不住了。
心中暗罵道:“沒眼力見的東西!這馬上就要宣佈結果了,卻被你打斷了!可恨啊!”
而對面的周瑜等人,卻是心中大喜。
曹操這個時候派使者前來,其目的不言而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