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看到高坐在城池之上,不緩不慢地彈著琴的諸葛亮之時,司馬懿的心中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其實這時,司馬懿雖然手中握有十五萬大軍,看似權力極大,但是他的處境非常不妙。
因為在此次交鋒之前,諸葛亮曾用馬謖之計,挑拔了司馬懿與魏主曹叡之間的關係,使司馬懿遭到了魏主曹叡的忌憚,不得不交出了手中的兵權。
後來,因為諸葛亮的攻勢太猛了,曹魏無人可用,司馬懿才被官復原職,加為平西都督,率軍抵擋諸葛亮。
與此同時,曹魏宗室重臣曹真,也與司馬懿不和,一直試圖打壓他。
試想,如果他此時攻入西城,生擒了諸葛亮,徹底解決了曹魏的對手。那麼,當他班師回朝之後,他所面對的,會是什麼樣的結局呢?
加官進爵?還是立即處決?憑著曹家人的那些個‘尿性’,結果無需多說。
司馬懿確實識破了諸葛亮的空城計。但他十分擔心:‘只要他攻進了城中,諸葛亮必死無疑。
到那時,曹氏也就不再需要司馬懿迎戰諸葛亮了。
功高震主,卸磨殺驢,一直是帝王最喜歡的手段。
如果諸葛亮死了,那麼他司馬懿,也是個必死無疑的結局。
但諸葛亮只要活著,司馬懿就能掌控兵權,從而增大自家實力與朝中的話語權,終究眾寡懸殊,養寇自重。
畢竟,曹魏中,最能打的就是他。別人,可打不過諸葛亮啊。
諸葛亮沒死,卻殺了他,這種行為無異於‘自掘墳墓’啊!’
有人曾經評價過司馬懿,說他是真聰明,而不是假糊塗。
因為他懂得如何在亂世之中保全自己。
故而,與其說他中了諸葛亮的空城之計,倒不如說他是在保全自己。
從諸葛亮的角度來說,他的空城之計,真的就這麼容易被看破嗎?
諸葛亮對曹魏、司馬懿和他自己之間的微妙的均衡局勢洞若觀火。
他當然不會幼稚的認為,自己這番虛張聲勢能嚇走司馬懿。
但是,他在賭司馬懿與曹魏之間各懷鬼胎、彼此忌憚的關係,賭司馬懿為了保障自己地位不會打破這種均衡態勢。
本來,以他謹慎的性格不至於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去賭這麼一局,畢竟賭輸了,可就是真死了啊!
但是,當時的情勢之下,他別無選擇,只能很幸運的祝福他,他賭對了。
故而,與其說他諸葛亮擺了空城之計,倒不如說他算計了司馬懿的內心。
......
空城之計,不是表面上的這麼簡單。暗中的‘波濤洶湧’,更加地激烈不堪。
韓成,只學了其表,未學了其意。
故而,便被曹操的一支小小的人馬所破。
此事過後,韓成不得不再次告誡自己:“莫要小瞧古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