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成與袁紹的幽州一戰,打出了沮授的能力和張遼的威風。
同時,這一戰也打斷了袁紹的‘脊樑’。
在以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袁紹軍計程車兵聽到‘奮武軍’三個字,在心中都生出了厭戰的情緒。
輸一次兩次的是意外;都輸三次了,還是意外嗎?
人生有那麼多的意外嗎?
此戰過後,雖然袁紹並未損失多少人馬。
但袁紹徹底改變了作戰策略—轉攻為守,不在攻打併州,幽州等地了,反而派重兵固守自己的冀州,青州兩州之地,死活不出來了。
不求殺敵,只求不失領土。
韓成對此十分無奈,只能一邊加強幷州和幽州的防禦,一邊給青州的趙雲派去了三萬援軍,以及謀士杜襲。
......
在袁紹和韓成大戰的同時,南陽郡宛城縣城牆之下,曹操的三萬大軍大舉壓境。
曹操對劉備的恨,是咬牙切齒的那種。
劉備是唯一一個背叛了曹操,卻還能活到現在,而且越活越滋潤的人。
此次曹操只能出兵三萬,故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自己最精銳的三萬人馬。
這表明了曹操的決心:這一戰,定讓劉備死無葬身之地。
而宛城內的劉備,則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在這一年中,在劉表的大力支援之下,劉備的勢力發展的十分迅速,此時劉備的手中已經擁有了兩萬大軍了。
雖然這些士兵訓練時日尚短,和曹操的‘百戰精兵’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但這些士兵均能上城作戰,對劉備來說,這就足夠了。
畢竟劉備把此次戰勝曹操軍的信心寄託於劉表,劉璋和張魯三人的援軍之上。
南陽郡,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劉表,劉璋和張魯三人雖然都是守土之人,但是也不可能放任曹操將如此重要的地方拿下,時刻威脅著他們的地盤。
定會派出援軍,幫助劉備抵擋曹操的進攻。
幾日之前,劉表和劉璋,張魯三方的援軍來了。
但僅僅限於‘只是來了’的地步。
這三方的大軍皆在距離宛城縣一段距離之外,尋一縣城,安營紮寨了。
這種情況,和劉備想象中的情況不太一樣。
於是乎,劉備派出手下文臣,能說會道的孫乾先去劉表的‘援軍’中,問一問事情的來龍去脈—為何停止不前?
在這三方之中,劉備和劉表的關係是最好的。
劉表的援軍,是大將文聘帶領著三萬精銳的荊州兵組成的,他們駐紮在宛城縣南方五十里的新野縣。
孫乾來到新野縣城中,直接求見了主將文聘。
文聘並沒有拒絕接見他,反而讓士兵將他領入自己的軍營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