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萬對八萬,雖然袁紹軍在人數上佔了優勢,但士氣不佳,勝負還是兩說之數。
此時的袁紹,突然想起‘背水一戰’的典故。
置之死地而後生,士兵們才能極大的發揮出自己的戰鬥力。
於是乎,袁紹對著自己身後的大軍大聲喊道:“將士們,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
此時就是最後一戰的時刻了。
若我們贏了,幽州就是我們的了。
若我們輸了,這裡就是我們的埋骨之地了。
若此戰勝了,回到冀州。每人賞黃金一兩,死者翻三倍!
若此戰輸了,我和大家一起死!”
“嗷~”重賞之下,袁紹軍計程車兵瞬間來了精神。
袁紹用了‘置之死地而後生’和‘重金懸賞’兩種辦法,來激勵士兵們計程車氣。
然而,袁紹卻忘了一點。
‘置之死地而後生’,需要的是勇氣,一群‘逃命之人’,哪裡有什麼勇氣?
沒看到死亡的時候,‘重金懸賞’能激勵士兵,但出現了死亡,‘重金’有何用?能買命嗎?
......
奮武軍衝過來了,主帥張遼身先士卒,一馬當先。
手中的問天槍就像是‘死神的鐮刀’,不斷地收割著身邊的袁紹軍的生命。
奮武軍計程車兵,也是士氣如虹,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跟在張遼的身後,不斷地向前衝鋒。
一時間,雙方交戰之地,殺喊聲不斷,血流成河。
人,總是很奇妙的。
當看到別人最優秀的哪一點,總會不自覺地忽略別人其餘的優點。
比如說,對於袁紹軍來說,張遼最大的本事就是領兵作戰,於是乎,袁紹軍自然而然的選擇了忽略他的武藝。
只感覺,不讓張遼領兵作戰,就能最大程度的抹殺張遼的能力。
卻不想今日,張遼便用他高超的武藝,給袁紹軍上了一課—主帥,也是可以衝鋒陷陣的。
張遼的武藝是十分不凡的,八品巔峰的境界。
比這世間的巔峰武將僅僅差了那麼一絲絲。
這已經很難得了,畢竟世界上的人那麼多,巔峰武將就那麼幾個。
在奮武軍的眾多將領之中,除了趙雲和黃忠之外,武藝排第三的人便是張遼了。
兩軍廝殺了一陣兒,奮武軍是勢如破竹,而袁紹軍則是節節敗退。
張遼猶如一隻‘猛虎’衝進了羊群一樣,見誰殺誰,毫不留情。
袁紹一看,這樣可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