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郡的守將,乃是袁尚的手下大將韓猛。
韓猛此人謹慎異常,在高邑縣的周圍安排了大量的探馬。奮武軍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韓猛便可立即得到訊息,從而做好防禦準備。
按照慣例,奮武軍出兵,定然會先將這些探馬掃蕩一空。
而韓猛安排的探馬的數量太過於巨大了,即使奮武軍用盡全力,也不能將他們全剿滅了。
只要漏掉一個,這便是韓猛的機會。
這種方法,百試不爽,讓韓猛在多次大戰中取得了勝利。
然而這一次,韓成卻沒有采用這樣的辦法,而是另一種做法—習慣。
高邑縣城中的奮武軍,天天訓練。而且還要進行‘兩天一小練,五天一大練’的城外訓練。
最多的時候,都快跑到中山郡的邊境了。但每次都是不戰而歸。
剛開始,袁尚軍的每個探馬,事無鉅細,次次稟告。
然而不出三個月,當奮武軍出城之時,便沒有探馬願意動彈了。
一是大家有了依靠,學會了相互推卸責任。我不去,還會有別人去的,反正耽誤不了大事,為啥每次都讓自己受累呢?自己和自己過不去嗎?
二是大家都習慣了。反正奮武軍是平時訓練,又不是攻打我們。著什麼急啊,幾個時辰就回來了!
然而這一次,真的不一樣了!
習慣真是個可怕的東西。
當奮武軍的大軍行進到中山郡的邊境之時,竟沒有一個探馬將訊息傳遞回去。
奮武軍立即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越過常山郡和中山郡的邊境線,直撲中山郡內的三萬袁尚軍的所在之地—漢昌縣。
高邑縣周圍的大量探馬,讓中山郡主將韓猛放鬆了警惕。
正當韓猛和袁尚軍計程車兵閒聊之時,奮武軍的‘鐵蹄’到了。
韓猛聽到後,反應是十分迅速的。
立即大喊一聲:“集合!迎敵!”
兵貴神速,在奮武軍士兵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當袁尚軍計程車兵還在雜亂的集合之時,奮武軍殺了進來。
最前面的,是高順率領的三千‘陷陣營’;在其身後,是一萬五千大軍;兩翼,則各有五千白青龍軍。
‘陷陣營’計程車兵,皆以一當百,奮勇當先,毫不猶豫地殺進了袁尚軍大營,將剛剛勉強集合起來的陣型一衝而散。
身後計程車兵,也排好了陣型,殺了進來,一時間,袁尚軍計程車兵毫無鬥志,四散而逃。
逃跑本是‘逃命’之事,然而在白青龍軍面前,逃跑不是‘逃命’,而是送死。
一聲令下,白青龍軍計程車兵四散出擊。
自由的選擇攻擊,讓白青龍軍士兵的精湛的騎術,展現的酣暢淋漓。
袁尚軍計程車兵逃出了不到三里之地,除了跪地投降者外,其餘人等皆被殺死。
三萬袁尚軍的失敗,也就意味著中山郡屬於了奮武軍。
當韓成等人登上漢昌縣的城頭之時,不由地感嘆道:“習慣真是個可怕的東西啊。”
然而此時的每個人的心中,對此計的始作俑者—李儒,皆是佩服不已。
將人心計算到這種地步,不害怕,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