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尚忽然成了十萬大軍的統帥,內心這叫一個膨脹啊!
到了青州之後,只要能正面取勝的戰爭,絕對不會透過陰謀的手段。
至於士兵的死傷,我袁尚不在乎!我有的是兵馬!
因為袁尚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我袁尚,真的比我大哥袁譚厲害,真的特別適合冀州牧的大統位置。
袁尚的小心思,自然逃不過‘陰險’的郭圖的‘小眼睛’。這袁尚,和其父袁紹是一模一樣的‘死要面子’啊。
既然知道了袁尚的弱點,這事就好辦了。
郭圖讓袁譚手下的大將彭安連續佯敗三天,並且一天放棄一郡之地。
郭圖的計策,極大地滿足了袁尚的‘虛榮心’。
面對逃跑的袁譚軍,袁尚命令大軍毫不猶豫的追了上去。
一直追到黃河邊。
多日的勝利,衝昏了袁尚軍士兵的大腦。
看到黃河,絲毫沒有猶豫之色,毫無猶豫的渡河。
當袁尚的大軍剛剛渡過黃河之時,還未穩住陣型,袁譚的兩萬騎兵就殺過來了。
雖然袁譚組建騎兵的時間尚短,但這也是實打實的兩萬騎兵。
一時間,將立陣未穩的袁尚軍打的七零八落,落荒而逃。
繳獲輜重無數,並且俘虜了兩萬餘人計程車兵。
當袁尚‘灰頭土臉’的回到鄴城之時,袁紹‘病’了。
不是生病了,是氣病了。
具體的表現是:顏面受損,怒急攻心。
幾個月之後,袁紹的病好了。
此時的袁紹變了樣子。
不知道是因為其多年的失敗,在其心中種下了‘失敗者’的影子;
還是年少時的自卑爆發了出來。
面對兩個征戰不斷的兒子,袁紹選擇了迴避。
袁紹不發聲,袁尚和袁譚便繼續征戰。
一個想收服‘叛逆’,一個想‘武裝奪取政權’。
隨後的一年中,袁尚和袁譚兄弟打的是分外眼紅,冀州和青州的戰火不斷,以至於民不聊生、哀鴻遍野。
而這時,袁紹手下的‘聰明’的謀士和大將,都紛紛脫離袁紹的控制,或另投他主,或隱居山林,或返回家族。
其中包括袁紹心愛的謀士—荀諶,辛毗;手下的能臣—董昭,崔琰等;手下的猛將—牽招,郭援等。
袁紹嚐到了眾叛親離的感覺。
只能靠沉溺於美酒美色來麻痺自己。
而韓成和曹操看到這種情況,均不由自主的選擇了停戰—“坐山觀虎鬥”。
袁紹的勢力太強大了,能內耗一些,對韓成和曹操來說,也是件很不錯的事情。
此時的韓成和曹操,就像平時上班的我們一樣,能不幹活而且拿到高高的工資,何樂而不為呢?
待袁尚和袁譚打的在激烈一些,百姓再痛苦一些,韓成和曹操便會出手。
這兩人,可不是優柔寡斷的袁紹,一出手,定然是雷霆萬鈞的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