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按部就班,穩紮穩打的策略。
第一條應對之策是讓刀盾兵繼續和玄武軍糾纏在一起。
待玄武軍的將士全數從大營門口出來之時,便令刀盾兵趕緊後撤。
鞠義猜測,奮武軍必然會派遣騎兵在玄武軍身後出擊,對刀盾兵進行一番痛快地追殺。
因為刀盾兵對奮武軍壓制的太狠了,奮武軍的主將要出口氣。
待追擊出一段距離之後,騎兵的速度太快,而玄武軍的速度太慢且不能長時間的行軍,故而奮武軍的追擊騎兵就變成了一支軍隊孤軍深入的局面。
在此時,自己早早安排的大軍便將這股孤軍深入的騎兵圍住,然後痛快的吃掉。
而奮武軍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吃掉他們而沒有任何辦法。
在袁紹軍的兵力本身就佔據優勢的前提之下,再次取得如此好的階段性的勝利。
勝利的天枰就不是偏向鞠義一方了,而是已經傾斜了。
兩種應對之策擺在面前,鞠義的大腦迅速的思考著
“第一種應對之策是穩紮穩打的,但勝面不大;第二種應對之策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勝面很大。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第二種應對之策實行之後,無論此戰是勝還是輸,都會遭到謀士們的口誅筆伐。”
想到這裡,鞠義便將謀士們的口誅筆伐自動摒棄了。
因為鞠義一直認為只要自己功勞足夠大,足夠高,袁紹便不能怎麼地自己。
這些口誅筆伐對自己來說,沒有任何意思。
於是乎,鞠義便在一番思量之後,毫不猶豫的選擇了第二種應對之策。
玄武軍出營門的速度確實如鞠義料想的一樣十分緩慢且堵住了後續的大軍。
導致利刃軍和尖刀軍在玄武軍身後等了很長時間才得以出營。
一出營的兩軍騎兵,第一眼便看到了朝著自家大營,撒歡地跑的袁紹軍的刀盾兵。
終於放出來的兩軍騎兵,那裡會錯過這乘勝追擊的機會
撒開馬蹄子便追了過去。
韓成身邊的司馬懿見騎兵朝著袁紹軍的刀盾兵追去,不好意思地對著韓成說道“主公,屬下以為此時追擊不妥。但又說不出什麼不妥來,請主公定奪是否追擊”
司馬懿不是在謙虛,他說的是真話。
此時的司馬懿雖然滿腹經綸,但畢竟經歷有限。
故而不能在短時間內判斷出鞠義的意圖,只是隱隱感覺不妥。
在出於自己身為謀士的責任和對韓成的信任之情,便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韓成聽完司馬懿的話後,突然好像想到了什麼。
便趕緊對著身邊的傳令兵說道“快趕緊鳴金收兵”
韓成的反應是很快的,當鳴金之聲響起之時,對韓成深信不疑的劉豹和扶羅韓兩人便馬上按捺住心中的戰意,下令迅速撤兵回營。
即使反應再快,但還是有一部分速度極快的騎兵快要衝到袁紹軍的陣地了,也就意味著已經進入了鞠義所設下的包圍圈。
遠方的鞠義也隱隱聽到鳴金之聲,臉上再次顯出一番驚奇之色。
喃喃道“奮武軍已經不是以前的奮武軍了,人才輩出啊,真讓我刮目相看。”
隨即對著準備就緒的大軍下令道“出擊”
戰機變化多端,一瞬即逝。
隨著鞠義的一聲令下,近三千的兩軍騎兵被袁紹大軍所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