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喝酒可是件奇怪的事情。
兩個至交好友,很可能因為一頓酒而變成仇人;兩個仇人卻不會因為一頓酒而變成至交好友。
兩個激烈爭吵的人,透過酒桌上的推杯換盞,也許會發現了對方身上的優點,從而消除自己心中的傲氣,以至於可以心平氣和的交談。
李儒和賈詡就是這樣的。
一場酒席之後,相互之間看著便不再那麼的不順眼了。
午飯過罷,三人再次回到了那個大廳。
這時的賈詡和李儒皆是一番怡然自樂的樣子。
李儒見時機成熟,便柔聲地對著張繡說道“張繡將軍,你對以後有什麼打算是想成為雄踞一方的諸侯,還是想成為傳世的名將啊”
這是問話的技巧。
你問人家想投靠誰,可不能直接上來就說你想投靠誰
而要委婉的說你想不想成為傳世的名將
因為成為傳世的名將的意思就是投靠他人。
雖然意思差不多,但給人一個臺階。
畢竟只有成功了的人中,才會出現傳世名將;若張繡沒有雄踞一方的實力,想成為傳世的名將只能依靠別人了。
張繡聽到李儒的問話,明白了李儒的意思,臉上露出一絲沮喪之色。
客氣的回道“不瞞李侍中,我隨叔父剛剛來到南陽郡之時,確實準備大幹一場,做一個雄踞一方的諸侯。
然而叔父不幸去世之後,我才發現治理一郡之地遠比攻下一郡之地更加艱難。
我手下有好幾名猛將,但文士稀少。
士兵皆是出自西涼的精銳,作戰勇猛,攻城略地尚且可以,但治理地方就有所欠缺了。
更何況雄踞一方,需要佔領多郡或者一州之地,我是治理不過來。
與其這樣,不如率眾投靠他人,還能換來一席之地。”
李儒見到張繡說話的表情十分真誠,憑著多年的經驗和現在的實際情況,知道張繡說的都是實話。
而張繡能如此推心置腹的和自己說話,要麼是因為中午的這場酒席,和自己十分投緣;要麼是因為張繡的心中對投靠韓成此事並不牴觸,而且想試探試探自己的口風。
想到這裡,李儒便問道“張繡將軍,你覺得現在的天下群雄,誰能成事”
這也是問話的技巧。
你不能聽人家說想找個人投奔就直接說“你想投奔誰”
這樣顯得人家像一個失敗者一樣。
而要委婉的問“誰能成事”
畢竟傻子才挑一個不能成事的人投靠呢,那樣的傻子,奮武軍也不要。
張繡毫不猶豫的回答道“自然是冀州的袁紹。
袁紹手下的兵馬不下三十萬,且佔據冀州、青州等產糧之地,糧食豐厚;同時還擁有幽州,戰馬充足。
這麼多的優越條件之下,我覺得他定能成事。”
張繡說完之後,身為謀士的賈詡只在一旁眯著雙眼,好像閉目養神一樣,而且不發一言。
李儒聽完張繡的話後,心道“張繡這人,剛才還感覺挺厚道的,怎麼說話這麼虛假啊冀州的袁紹是可以投靠的物件嗎是不是想為了自己的歸順要點籌碼”
人都是這樣的,總是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猜測別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