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也是袁紹手下的眾人,第一次心平氣和的將出兵計劃解決了。
第二日清晨,袁紹便令鞠義回到幽州涿郡駐守,張南帶領三萬大軍駐守鉅鹿郡西側的縣城,高覽帶領三萬大軍駐守中山郡南側的縣城。
並對此三人下了嚴格的軍令:不可出城作戰,必須嚴防死守,不讓奮武軍的大軍越過防線一步。
三人接到這個嚴格的軍令之後,便知道了:袁紹這是要下定決心,將偷襲糧草的這一萬奮武軍趕盡殺絕啊。
與此同時,袁紹也帶領四萬大軍,直奔黑鴨山而去。
......
常山郡上艾縣城中的議事廳
韓成讓手下的眾多謀士大將,先匯聚於此,準備一會一起研究下一步的戰略計劃。
其中,司馬懿卻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司馬懿的計劃,可以說是天衣無縫,但結果和司馬懿想象的並不一樣。
這是司馬懿學成以後的第一次出謀劃策。
本以為可以像兵書上講的那樣:己方大軍趁夜偷襲敵軍,使敵軍混亂不堪,然後我軍大獲全勝,斬殺敵軍多少多少人,敵軍首領僅帶領幾千或者幾百人逃離回自己的大本營,然後從此一蹶不振。
出此計劃的謀士也功成名就,從此之後,名留青史。
但實際上呢,己方大軍確實趁夜偷襲敵軍了,也確實使敵軍混亂不堪了,然後我軍也確實大獲全勝了。
前面的做法都一樣,在斬殺敵軍的時候,便打了折扣。
經過了一番拼殺之後,僅僅消滅了大約袁紹十分之一的軍事力量。
為什麼會不一樣呢,是書上寫錯了嗎?
不是的,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兩個原因:一是袁紹軍的反應。
‘先登營’不愧是袁紹軍中一等一的精銳之軍,反應太過於迅速。
雖然‘先登營’最後全數被玄武軍殲滅了,但他們堵住大營門口,確實耽誤了不少時間,沒能讓奮武軍的騎兵迅速的衝進營中,展開攻擊面。
導致奮武軍的騎兵全數進入到袁紹大營的時候,袁紹的南大營和東大營已經穩住了混亂的局面。
二是因為雙方勢力懸殊,兩者間的差距太大了。
三萬與十一萬,可整整是四倍的差距啊。
即使斬殺了西營中的三萬多人,袁紹手中依舊還有八萬多的軍隊,雙方之間還是存在著三倍的差距。
若不見好就收,及時退去,衝營的騎兵會被已經安定下來的袁紹軍全數圍殲的。
沮授是過來人,明白司馬懿此時的心思,便主動來到司馬懿的身邊,拍了拍司馬懿的肩膀,並對其勸說道:“仲達,此戰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完美了。”
沮授頓了口氣,便開始語重心長的說道:“戰爭,從來都沒有天從人願的,大多數的結果都是事與願違的。
我們身為謀士,唯一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多想一些,減少己方士兵們的傷亡,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此戰的勝利。”
司馬懿聽完沮授的話之後,只在短短的幾個呼吸間,就恍然大悟了,恭敬的對著沮授說道:“謝長史大人的教誨,仲達受教了。”
沮授見司馬懿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明白了自己說的話的含義,不由地在心中讚道:“此人如此聰慧明事理,以後的成就不可限量啊!”
大約過了一盞茶的時間,主公韓成來了。
見眾人都已經到齊了,韓成便不客氣的坐了下來,然後輕鬆地說道:“此戰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司馬懿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