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訓練有素的奮武軍依然保持著錐形陣的陣型,而對面的袁紹前軍的陣型早已經變得支離破碎了,只不過沒有聽到鞠義下達撤軍的命令,不敢撤退,在苟延殘喘罷了。
鞠義見奮武軍的兩萬大軍和自己方的前軍糾纏在一起了,便知道時機成熟了。
立即下令道:“左軍出擊,負責和前軍一起包圍敵軍;右軍出擊,負責阻攔敵軍前來救援。”
此番袁紹的大軍,共分為前軍,中軍和後軍三個部分。
前軍,就是剛剛被奮武軍輕而易舉擊潰的六萬‘湊數’大軍。
而中軍,共有九萬人馬,分為左翼軍,據中軍,右翼軍三個部分,每軍三萬餘人。
中軍可不是用來‘湊數’的,都是實打實的訓練有素的精銳士兵。
後軍,則是負責糧食和輜重運輸的六萬人馬。
至於剩下的四萬人馬,則是袁紹的騎兵和‘先登營’等精銳部隊。
而在後軍,奮武軍卻與袁紹軍不一樣,奮武軍中負責運輸糧草和輜重的部隊是不計入正式軍隊。
鞠義所說的左軍,即袁紹中軍中的左翼軍;右軍,即袁紹中軍中的右翼軍。
這左翼軍和右翼軍的六萬人馬,接到鞠義的命令之後,在其主將的帶領下迅速出擊,將奮武軍的兩萬軍隊包圍了起來。
張遼看著袁紹軍的人馬調動,還未做出任何反應,便見自己剛剛派出的兩萬大軍就被袁紹軍所包圍了。
張遼的額頭上,不知什麼時候出了一頭冷汗。
直到這時,張遼終於明白了袁紹軍統軍主帥的意圖—這是‘引蛇出洞’加‘圍兵打援’,主要的目的應該是逼出奮武軍的騎兵啊。
張遼瞬間對袁紹軍的統軍主帥產生了一絲欽佩之情。
佔了這麼大的優勢,依然穩紮穩打,定是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之人。
然而,張遼沒時間多想,畢竟對現在的張遼來說,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破解現在的困局呢?
當袁紹軍圍住奮武軍的同時,袁紹軍的眾位謀士才看出鞠義的意圖,紛紛不由自主的稱讚道。
“鞠義將軍的戰術,高啊!”
“如此厲害的戰術,韓成如何應對啊?估計是棄兵而逃吧。”
......
奮武軍中,韓成等人也看出了袁紹軍的意圖,心中很是著急。
既然韓成將指揮權交給了張遼,便會相信張遼。
於是乎,韓成來到張遼身旁,拍著張遼的肩膀說道:“文遠,淡定些,我相信你的能力!”
這簡單的一句話,讓張遼心中一震。
有的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只會慌成一團;而有的人,越遇到困難,越冷靜。張遼正是後者。
於是乎,張遼的大腦高速運轉,迅速的想出了一條破解之策—以點破面。
怎麼個以點破面法呢?
對於這位敢率領八百將士,衝擊十萬大軍的主來說,很簡單。
直奔對方的大旗處,斬殺對方的主帥即可。
張遼想的是,既然對方統軍主帥想讓我方的騎兵出來,那麼,我就將騎兵方出來,看你怎麼接?
張遼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然後對著奮武軍諸將下令道:“劉豹帶領一萬尖刀軍,扶羅韓帶領一萬利刃軍直接進攻袁紹方剛剛到來的六萬大軍,爭取救出我們那兩萬被困的兄弟。
趙雲,黃忠兩位將軍,分別帶領五千青龍軍,直接進攻袁紹所在的大旗處,主要的任務是擊殺袁紹。”
張遼說完之後,便對著趙雲和黃忠行了一禮,滿懷歉意的說道:“兩位將軍的任務困難重重。只是今日文遠職責所在,不能率兵出擊。否則的話,文遠定會和兩位一起衝擊敵軍主將所在之處。”
黃忠信心滿滿的回道:“別說的那麼抱歉,不就是衝陣嗎?又不是沒衝過。
我和趙雲兄弟聯手,即使今日呂布在此,我倆也會順利的完成任務。”
而趙雲只是默默地對著張遼笑了笑,好像再說,你就看好吧,定然不會讓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