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當今相國董卓,董仲穎。
他麾下的文人武將分列而坐,左方是文人,右方是武將。文人第一位的是一個陰沉沉的男子,正是他麾下第一謀士—李儒,李文優。
“文優,眼下虎牢關外賊勢慎重,這局勢可怎麼破啊?”董卓十分信任自己的女婿,雙眼盯著李儒問道。
“主公不要擔心,儒早有計策,只需安排一大將守住這虎牢關,不出十日,諸侯聯盟軍便可不攻自破。”李儒對著董卓說道。
待眾人退去,董卓留下李儒,“文優,現在只有你我,你且說說,我如何安排一大將守住虎牢關,十日內破敵。”
“岳丈大人,諸侯眾人皆自私自利。形成聯盟以前還是仇敵,怎麼可能同心協力的共同討伐我們呢?只不過想要一個名望,方便以後罷了。
岳丈可安排人馬回洛陽,將洛陽的人口,糧食,財富均遷往長安,我們退守長安以及西涼,留一個空洛陽給諸侯們。
我們得利,他們得了名望,有幾個人會在乎我們的西涼與長安。
他們得了名望之後,重心只會在中原地區相互攻伐,而我們趁機大力招兵買馬,發展勢力,待時機成熟之後,便可引兵東來,鐵騎南下,一舉佔領中原。”
“好計謀,吾有文優,少廢了好多腦筋啊。”董卓對著李儒笑著說道。
計謀是好計謀,然而此時的董卓已經不是西涼時的董卓了,享受了洛陽的榮華富貴,再回到西涼吃苦受累,董卓可受不了了,至於什麼天下霸業,哪有美酒美人來的實在?只是董卓聽到了洛陽的財富,才同意李儒的計謀。
三日後,董卓攜天子百官及百萬洛陽百姓遷往長安。走之前,帶不走的東西更被董卓一把火燒掉,諸侯聯盟軍看到洛陽的大火,便知董卓的想法,全力進攻虎牢關。關內雖有呂布之勇,但架不住諸侯聯盟軍人馬眾多,不出一日,便被攻破。
呂布帶領關內剩餘人馬,向著洛陽方向逃去。
眾諸侯看到呂布帶兵棄關而逃,立即攻入虎牢關,在這虎牢關內修整軍隊。
另一方面,董卓帶著天子百官及百姓,緩慢的朝長安而去,走了兩日,離長安還甚遠,和計劃中的不一樣啊。況且董卓也怕虎牢關被攻破,諸侯聯盟軍來追趕,到時候財富,人口可就是諸侯聯盟軍的了。
心中也有點後悔,自己沒事放了一把大火幹嘛,這不是暴露了自己要跑的意思,應該悄悄的離開才對。為了快速到達長安,董卓下令,讓士兵趕著百姓前進。
士兵一出手,百姓,官員皆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對董卓的怨恨之情日益劇增。
諸侯聯盟軍攻破虎牢關後一日,曹操和袁紹正在激烈的爭吵,原因無他,曹操想諸侯聯盟軍乘勢追趕西涼軍,而袁紹不肯。
袁紹感覺諸侯聯盟軍已經攻入虎牢關,洛陽已被董卓焚燒,名望已得,目的已經達到,洛陽中的財富差不多都被董卓捲走了,自己在進攻只會白白浪費軍力,不如按部就班,步步為營,一點一點的向前走,方便自己以後的佈局。
氣的曹操摔帳而出,口裡大喊,“豎子不與為謀。”表現出曹操對諸侯聯盟軍盟主袁紹真的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