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獲得他們的支援,只有讓袁紹和公孫瓚打的再久一點,我們才能趁虛而入,從中得利啊。
長史正是知道這一點的,才同意我們出兵的。
好了,不說這個話題了。你有什麼好的計策能讓袁紹和公孫瓚打的久一點啊?”
李儒胸有成竹地回道:稟告主公,我覺得在袁紹及其手下大將中使用‘離間之計’,能延緩袁紹和公孫瓚大戰的時間。”
韓成說道:“文優不錯啊,竟然早有打算。你速速說來,我考慮一下。”
李儒鄭重其事地回道:“按照道理來說,袁紹的軍隊中並無太多的弓箭手和騎兵,是不可能將騎兵眾多的公孫瓚打的節節敗退的,畢竟騎兵對於步兵有著天生的優勢。
但袁紹就能這樣逆天而行,以步兵對戰騎兵且取得節節勝利的戰果。
經過我多次派人打聽觀察,袁紹之所以能打敗公孫瓚的騎兵,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袁紹手下的大將鞠義及其精銳部曲‘先登死士’。
鞠義此人囂張跋扈,自恃功高而驕縱不軌,袁紹早就對其不滿了,我們可從此處下手。
只要激怒袁紹殺了鞠義則大事可成。
鞠義一死,公孫瓚的騎兵就會發揮出相應的優勢,袁紹只能憑藉兵力上的優勢來戰勝公孫瓚了,必然會大大的拖延了袁紹和公孫瓚的對戰時間。此戰,可就有打頭了。”
韓成喜道:“文優所言極是。那我們應該怎麼激怒袁紹和鞠義的矛盾啊?”
李儒回道:“和鞠義對戰,每戰必敗;和袁紹對戰,每戰必贏。憑著袁紹的性格,必殺鞠義。”
韓成說道:“好,就依文優之計。”
......
袁紹的大軍,分兩部分,一部分駐紮在涿郡和河間郡的邊界,一部分駐紮在渤海郡和漁陽郡的邊界。
聽到韓成率領一萬三千大軍到達代郡的訊息,袁紹臉上顯出一副厭惡的樣子,對著心腹謀士郭圖說道:
“這個韓成像個蒼蠅一樣陰魂不散,真讓人噁心。”
郭圖聽了袁紹的話,很快便懂了袁紹的意思,說道:“主公啊!現在公孫瓚剛剛得到幽州,根基不穩,肯定不會率先攻打我軍。
不如派遣鞠義將軍帶領其麾下的‘先登死士’前往代郡,將韓成趕回幷州,截斷幷州與常山郡的聯絡。”
袁紹說道:“公則說的對啊!韓成也擁有不下於三萬的騎兵,觀我方陣營,除了鞠義將軍,別人都不是其對手啊!”
遂讓郭圖持自己的軍令,讓鞠義率領三千‘先登死士’及一萬大軍,北上代郡。
鞠義,在背叛韓馥之時,曾經在曲梁縣城下和韓成交過手。
那一場大戰,也是鞠義戰爭生涯中為數不多的退兵之戰。
當鞠義接到袁紹的軍令之時,心中生出一股豪氣:“韓成,現在的我,可要好好的試試你的斤兩了。”
便集結大軍,往代郡方向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