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到了公元一九二年的冬季,距離公元一九三年的新年也只剩下僅僅十幾日的時間了。
四萬多的黑山百姓在兩個月前就已經到達了雲襄郡。
雲襄郡太守徐邈和雁門郡太守崔林對於此種事情輕車熟路,不出一個月便將這四萬百姓安置的妥妥當當。
在這三個月間,分地令也在幷州各郡縣中進展迅速,很多地方已經到了最後的收尾階段。
祁縣王氏和太原王氏合二為一,在幷州內執行韓成的命令,確實沒有什麼太大的阻力。
韓成又在治下的近一百八十萬百姓中選拔出精壯之士,補充到奮武軍中。
經過一番嚴格的審查與篩選,奮武軍的大軍已經達到十萬之眾。
這十萬大軍,也正是韓成的治下百姓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總的來看,幷州的一切事務都在井井有條的進行著。
馬上就是新年了,韓成卻一直愁眉不展,就像有一塊大石頭壓在心頭一樣。
此事的起因還要源於袁紹在壺關實行的“屯兵耗糧”之策。
袁紹佔領了壺關,本想乘勝追擊一舉拿下幷州上黨郡,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但袁紹的心腹謀士許攸對袁紹建議道:
“主公,上黨郡在張揚多年的統治下,早已經財富敗落,支離破碎了。
就算現在被我軍攻下,對我們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多的好處。
反而會白白浪費我們的軍力。
屬下以為,上黨郡可給韓成。
這樣做的原因有二:
一是因為只要我們一日不出兵,則上黨郡就屬於韓成一日。
韓成不發展幷州則已,若大力發展幷州其他郡,卻單獨留下上黨郡不發展,上黨郡的百姓必然會離心離德。
轉過年,只要我們一出兵,便可輕輕鬆鬆地得到上黨郡內百姓們的呼應,一舉拿下上黨郡。
二是我們在壺關屯下三萬重兵,擺出一副隨時進攻幷州上黨郡的姿態。
韓成就不得不在上黨郡的谷遠縣和潞縣也同樣屯下至少三萬的重兵。
我們的兵馬足有十五萬之眾,三萬大軍對我們來說毫無影響。但韓成呢?
這三萬大軍,必然會阻礙上黨郡的發展,也必然會成為韓成的負擔,拖住韓成發展幷州的腳步。”
袁紹看了看許攸一眼,心中稱讚的同時卻又產生了一絲憂慮:“此計不錯啊!
按照許攸之策,自己僅僅用三萬大軍便可拖住韓成在幷州的發展,待自己積蓄力量之後,順勢而取幷州即可,真是一個不錯的計謀啊!
但此計有一個缺點,那就是若是韓成糧食充足,足以支撐上黨郡的百姓度過今年冬季,那麼以後自己的大軍取上黨郡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了,畢竟民心已經在韓成那面了。
但凡事皆有利弊,按照許攸所說,明顯利大於弊。”
想到這裡,袁紹心中一定,對著許攸說道:“子遠啊,你的計策不錯,就按照你的計策行事吧。
我會下令讓高幹,帶領夏昭,鄧升率三萬兵馬固守壺關。
武將是有了,卻缺一個謀士。子遠啊,你看安排何人輔佐高幹等人比較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