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能充分利用土地;二是能留住這些被匈奴掠奪的百姓;三則是綜合一二所說,有了土地和人口,主公還害怕沒有軍糧和士兵嗎?
可謂是一舉三得。
見太守如此大義,徐邈便主動來投。憑自身多年所學,為百姓做事是徐邈最大的理想。
徐邈現在又是平城縣縣令了,分地令先從自己的縣城開始,好壞全看自己了,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很重。
徐邈也沒想到剛剛投奔韓成,便得到了如此重任,心裡也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幹好。
徐邈打了一個哈欠,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仍然看著手中的登記名單以及土地的詳細記載,想爭取儘快拿出一個方案。
而此事的始作俑者韓成太守大人,正在呼呼大睡,這幾天處理兩個縣的事,可把韓大人累壞了。
......
三日後,徐邈拿著整理好的方案拜見韓成。
自從有了徐邈,韓成的日常事務減輕了一半,以前要處理兩個縣,現在只處理一個縣了,晚上休息的好,心中也高興萬分。
看著徐邈眼睛周圍的“黑眼圈”,韓成心道:“不管這個徐邈能力怎麼樣,憑這份勤奮勁,就是個不錯的人才。”
嘴上說道:“距分地的時間還有將近一個月呢,景山慢慢來就行,不要太過勞累。”
聽到韓成的關心之語,徐邈內心甚是感動,主公不是裝的,是真的很關心下屬,對著韓成說道:“屬下謝主公關心,只是分地之事,牽涉甚多。且百姓現在居住在城中,沒有土地,心裡邊不踏實。故邈為百姓做事,越快越好。”
韓成看著徐邈說話時的表情,不帶一絲做作,說道:“景山心繫百姓,不錯不錯。今日到來,是有了具體的方案嗎?”
徐邈見韓成問道正事了,說道:“稟主公,方案我已經做好了,只是有個地方需要主公定奪。”
韓成說道:“你說吧,我聽著。”
徐邈說道:“主公在告示中說道,成年男子每人至少可分三畝地,屬下以為這三畝地需詳細說明。
土地分為三等:上等土地,每年能產五石糧食;而中等土地每年卻只能產三石糧食;下等土地,每年卻僅僅只有兩石的產糧。
近三日,我看了平城縣的土地資料並親自考察了一番,若所有的百姓全部都分得中等以上的土地,則土地不夠;若分得下等土地,則百姓生活不易,甚至種了一年的地,依然會出現餓死的狀況。所以我這想問一下主公,可否改一下告示?”
韓成聽了徐邈的話,高興地對著徐邈說道:“景山大才啊,是我的疏忽,差點鑄成大錯,幸虧景山提醒的及時,說說你的想法,我考慮一下。”
徐邈聽到韓成又誇獎自己,心中很高興,感覺渾身的疲勞感在這一瞬間都消失了,遂高興的說道:“我的想法是:主公分的土地,均按照中等土地來計算。比如每個成年男子的三畝地,就是三畝中等土地;女子,老人的土地也是這樣的。
稅可定在九取其一,這樣百姓即可得土地,官府也會有所稅收。至於中等土地的數量不足,可以用下等或者上等土地代替,比如三畝下等土地可換成兩畝中等土地;一畝八分上等土地,也可換成三畝中等土地。”
韓成略微考慮一下,這個想法真不錯,徐邈可真是個人才啊。治理一方,不僅有想法,還能有具體的措施,自己走大運了。嘴上說道:“景山啊,你的這個想法不錯,可行。你用心了。”
徐邈說道:“為主公出力,是我的榮幸。”
韓成也不和徐邈繼續說話,思考了半盞茶的功夫,繼續說道:“景山啊,你再放出兩則訊息:一是從軍者可多分一畝下等土地;二是過幾日幫助官府開懇荒地者,分地時也可多分一畝下等土地,至於稅收,也定九取一吧。”
徐邈說道:“諾。”
徐邈回去又整理了一番,一日後將分地方案及兩則訊息傳出,百姓們瞬間沸騰了,高呼“韓成萬歲。”
首先,分地方案有了,百姓們心裡便有了底,不會每日心事重重的樣子了。
至於另外兩則訊息,對百姓來說,也是重磅訊息,內心感激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
第一條開墾荒地,可多分一畝下等土地啊。一年下來,去了稅收,整整多了一石半的糧食啊,足夠一個孩子大半年食用。是明君才能有的政策啊,此舉過後,雁門郡百姓心中,可不知道什麼大漢漢獻帝了,有的只是太守韓成。此舉,深入民心。
第二條從軍者多分一畝下等田地,這可鼓動了這些老百姓的從軍熱情,紛紛安排家中的孩子從軍。
奮武軍的收人是有標準的,雖然報名從軍者就有四千多人,但奮武軍只募得新兵三千餘名,其餘的皆充當縣兵,僅僅獎勵半畝下等田地。
據說以後立功,可到奮武軍中,可獲得剩下的半畝田地。讓當縣兵的青年們,內心也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