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百姓中,有一青年男子,二十歲左右的樣子,臉上佈滿了灰塵,看不出原來的模樣。
但見其身材挺直,一副書生打扮,待其看到太守韓成的所作所為之後,臉上浮現出滿意的笑容,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破舊衣服,便直奔縣衙而來。
韓成正在縣衙中忙的不可開交,忽聽見門口下人報告:有一青年男子拜見自己。
韓成放下手中事務,起身到縣衙門口迎接此人。
韓成從後世的《三國演義》中知道,凡是有才者,總喜歡拜見這一套,若當權者親自迎接,便可忠心歸順,最著名的事蹟便是官渡之戰時,“曹孟德光腳迎許攸。”
於是韓成聽到了門口下人說有人拜見,便親自迎接,以示尊敬。
這男子一見面,先求清水一盆。待洗淨臉上汙穢之後,韓成仔細一看,好一個俊朗青年,光看相貌,就感覺不是平凡之人。
來者對著韓成行了一禮,說道:“幽州薊縣徐邈,徐景山。拜見太守韓大人。”
韓成一聽,心裡說道:“啥?”在《三國演義》裡,你可不是很出名啊。
......
韓成不知道的是,這個徐邈,可是個奇才啊,不僅能治理一方,還能帶兵作戰。
據史料記載,徐邈是曹操的手下,剛得到曹操任命做官時,每任一官,皆政績卓著。
到曹叡時期,任徐邈為涼州刺史、使持節,領護羌校尉,出駐涼州;
徐邈任涼州刺史時,開鑿水渠,招募貧民租種土地,使得涼州這個貧瘠的地方家家豐足,倉庫盈滿;
徐邈能很好的處理與少數民族的關係,深得百姓信服和敬畏;
最後升任司空,因年老而拒絕。
且這徐邈擅長作畫,據說以假亂真這個詞語就是評價他的作畫水平。
......
韓成出自韓馥的教育,自是不能失了禮數,趕緊回了一禮。
徐邈說道:“邈自幼家貧,深知百姓疾苦,今日得見太守的分地告示,知太守是心懷百姓之人,故被太守的仁義之心所感動,想投奔太守名下做一功曹,為太守鞍前馬後。”
韓成一聽,來投奔自己的啊,心中大喜,自己現在最缺的就是人才,無論什麼樣的人才。真是天冷有人蓋被子,居然有人來投奔。
對著徐邈說道:“我得景山,得一臂膀啊。”
徐邈恭敬地說道:“主公謬讚了,分地令有利於萬民百姓,不知邈可否親自為百姓出力?”
韓成拍著徐邈的肩膀說:“當然可以,我還正愁沒人幫我幹呢。別說什麼功曹了,現在你就是平城縣的縣令了,你準備一下,分地令年後先在平城縣開始,你只管放心大膽的去做,我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徐邈見韓成直接就是任命自己為縣令,對自己信任之極,內心充滿感激。
自己名氣不揚,卻受到了莫大的重視,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做出點功績來。
而韓成只是想看看這個年輕人的能力,是不是有能力治理一方,雖然自己也只是個年輕人。
......
一更時分,徐邈的書房仍然亮著燈。
徐邈之所以投靠韓成,主要是因為分地令最適合在雁門郡施展。
此時的雁門郡四縣中的世家已經逃離的一家也沒有了,當然,敗落的世家不算在內。百姓也逃離嚴重,大片的土地荒廢。
若這時候官府出面,土地都成了官府的了,再賣給百姓,將是大大的利潤,韓成這樣做了,徐邈也就不會投奔韓成了。
沒想到韓成沒有這麼做,反而讓利於民,這讓徐邈不得不佩服韓成的眼光長遠及心胸寬廣。
徐邈考慮頒佈分地令好處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