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到後年,我們會在特區興建一座晶圓廠。”
蘇遠山喝了口茶,慢條斯理地衝鄭振川一笑道:“到時候,無論是下一代光刻機也好,還是這一代也好,也無論是0.5微米也好,還是0.8微米也好——總之,那個時候肯定技術是已經成熟了的。屆時,遠芯再來逐步採購。”
“而在這之前……坦白說,國內半導體零部件的國產化之路依舊漫長,產能依舊稀缺。如果這臺光刻機能夠透過德遠的驗收,那麼我相信,相關企業一定會進行採購的。”蘇遠山說著頓了頓,補充道:“到時候我去幫忙推銷。”
鄭振川一聽,立刻道:“這可是你說的。”
“嗯,我說的。”蘇遠山呵呵一笑。
鄭振川也笑著,但卻搖了搖頭:“小山,主要是遠芯如果都不採購的話……恐怕起不了帶頭作用啊。”
“如果遠芯都只象徵性地採購一臺,那更要起反面作用。”蘇遠山也搖頭:“放心吧鄭叔,到時候我讓德遠那邊的工藝團隊過來幫忙的。而只要能透過驗收,提高良率,我相信,一定是能夠賣得出去的。”
“德遠的目標是造CPU,造‘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而國內哪怕是二極體三極體都還缺自產呢!就更別說各種小晶片了——一張公交卡成本180的歷史才過去幾年,你都忘啦?”
聽蘇遠山這麼一說,鄭振川這才頗有幡然醒悟的味道。
在遠芯呆久了,見慣了走在世界前沿的科技以及引領這些技術的年輕人們,鄭振川也下意識地便忽略了一個事實。
那便是,遠芯這種企業,國內只有一個。
相比遠芯,國內的其他晶圓廠,無論是華晶也好,還是首鋼NEC也好,還是滬市的貝嶺,以及各種知名和不知名的晶圓廠……它們無論從技術上,還是從裝置上,還是從資金上,都是和遠芯不能比的。
他們大多都還用著1微米乃至2微米以上的二手貨甚至三手貨。
而這臺國產光刻機的主要目標客戶,便應該是他們,而不是遠芯。
“一花獨放不是春,國內的其他晶圓廠,也需要同步升級搞起來,這才能從整體上把我們的零部件做到真正的國產化啊鄭叔。”
“是的,是我狹隘了。只把目光放在了遠芯身上。”鄭振川也爽快,笑呵呵地承認了“錯誤”。
“呵呵,那就等成果真正落地了,我再來開慶功宴。”
這邊蘇遠山正笑著回道,辦公室房門便被推開了,只見曲慧已經換上了平常的衣服,依舊乾淨利索的一頭齊脖短髮。
“你如果不是開會,怕是捨不得回來吧?”曲慧走到蘇遠山身旁,把手指曲了起來,對著蘇遠山的腦袋作勢欲敲。
“姐啊,你別冤枉我。”蘇遠山連忙抱頭躲了一下,曲慧便趁勢坐到了他旁邊,笑呵呵地看著他。
“嗯,長胖了點?特區的飯養人?”
作為第一批進入遠芯“支援”的電科研究生,曲慧是遠芯幾個少有把蘇遠山當弟弟看的女員工——哦不,她名義上已經不是遠芯的人了。
說句不好聽的,她是親眼看著蘇遠山從嘴上剛長毛的青春少年成長到現在二十出頭的“青年”的。
蘇遠山也深知如此,是以他也一直尊重曲慧,當下便笑著道:“主要是那邊沒地方散步,吃了飯就坐著……而且也沒實驗室惦記。”
“嗯,長胖點好,不過注意保持身材,別小小年紀就發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