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子越是扯得大,蘇遠山便越是感覺到人才稀缺的緊迫性。
德遠半導體目前在建的八英寸晶片線一共有三條,員工兩千餘人。這兩千多人裡,除了張汝金從世界各地挖來的之外,就只有從新加坡返回國內的那批人是成建制的——這些有經驗的員工,加起來剛剛超過五百人。
意思就是,德遠目前純粹是一個依靠老帶新的局面。
——當然了,晶圓廠別看是生產世界上最精密零件的工廠,但它還是和普通的工廠一樣,講究個老帶新,師傅帶徒弟。
這樣的人才梯隊和組合,如果沒有強有力的領導,要在建成投產之後便形成生產力,確實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就別說更先進的0.5微米工藝了——要知道,除了極少數看著張汝金面子過來的大佬,德遠上上下下接觸最先進的也就是0.8微米工藝。
所以,文森蒂的理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對的。
但蘇遠山等不起,他太清楚不過,一家制程走到前列的晶圓廠有多麼恐怖的賺錢能力——那是堪比印鈔廠的存在。
於是早在半年前,蘇遠山便請張汝金聯絡一下島上的某些人才,譬如蔡力行,梁夢松等。但一來張汝金太忙,二來……畢竟張仲謀是張汝金的老上級,就算要挖人,也得掐個時辰。
春節就是個挖人跳槽的好時候。
……
第二天,蘇遠山前往特區。
坐上段勇平的大奔,蘇遠山直奔廠區而去。
一路上,段勇平並沒有多聊他直接負責的手機業務,而是更多地聊著工廠整合的事情。
“主要還是錢,我們這邊的預算有點超支了。”段勇平和蘇遠山坐在後排,一談到錢,他就有點不好意思起來:“動遷和改造上馬得太緊迫,即便我們的預算團隊很專業,但依舊沒有料到特區的經濟在今年下半年的過熱狀況……為了搶時間,也為了給當地老百姓留下個好印象,所以就迫不得已做了一些讓步。”
“嗯,沒事。”蘇遠山現在已經逐漸脫離財報審查,而交給周小慧處理。他是知道這邊花錢有點猛,不過拿陳靜的話說就是,還在可控的範圍內。
“今年非但特區熱,整個國家經濟都在熱……畢竟在加班加點印錢嘛。”蘇遠山便笑道。
“要是明年國家還猛印錢,那這通膨可就止不住了。”段勇平笑著打趣道:“這三年,每年都印一千多億……”
“嗯,不過按照我看,明年估計就得歇一下了。”
蘇遠山知道歷史上國家也是這幾年印錢印得很離譜,從91年的600億,到92年就猛地翻了一番達到了1200億,然後93,94每年都新發行1500億左右……到95年才又降到了600億左右。
印錢的直接後果便是通膨,以及錢扎堆的地方經濟開始熱起來。
而一旦經濟熱起來,像遠芯搞整合的這種就會面臨很多坐地要價的問題。
“主要還是國家擔心持續通膨,老百姓對幾十年前的法幣可是記憶猶新呢……說起來我家都還有好幾億法幣。”段勇平打了個哈哈:“要是那玩意可以和人民幣直接兌換,我還費那事幹嘛……”
蘇遠山便瞥了他一眼,似笑非笑道:“給你幾個億人民幣,你就真想退休了?”
“嘿嘿……開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