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允經歷多國仕途,心中早已清楚,隨之答曰:“國曰民重,民方曰國重。”
老聃撫掌大笑,極為欣賞風允之言。
而此時,天空一片紫氣升騰,與另一半的青氣相撞,隱隱浮現出兩位人相。
“道相!”
因這氣勢,在驛傳之中的各國之人,慌亂之中,都將目光放在了此處。
“這是何人的道相啊?”
道相,往往是那些看見道之模糊一角,開始追尋者,方才能凝聚,其古往今來,也不過寥寥。
不約而同,不少人奔來風允與老聃論道之地,欲觀為何。
……
迴歸原地,亭內之人,紛紛退後。
風允與老聃之間,論道深入,視外無物,只有周身的道韻延綿,將兩人的道顯現而出,供兩人對照而論道。
可其餘人都難以抵擋這道韻之力,生怕被道所傷,或是影響兩位論道之人。
屈原目中敬仰,其所知曉的三世之法,也隨之而起,隨著風允與老聃的論道,在自己感悟後,緩緩凝結,竟隱隱有本命之器的雛形。
此時,老聃與風允已經說了治國之法。
老聃又深入題後,再起一論:“與其說國與君以治國而延續國民,不若說其民自己延續一國……”
風允頷首,卻也詫異。
老聃目清明,與風允相視而笑。
遂風允先是道:“為民者,為生而生,為己道而往,不失本性,陰陽有度,則可延續恆遠。”
老聃點頭撫須,笑而補充。
“為生而生…亦是追尋根本啊……”
“不盲目推崇聖賢的智慧,無用的知識,為民者會生活得舒適;不盲目推崇仁義與道德,假仁又假義,為民者會恢復自己的慈孝;不盲目推崇浮誇的巧利,注重於務實,為民者就不會偷盜搶劫……”
“少私寡慾…世道自然平,人之延續自然如水流潺潺,不絕也……”
老聃笑看風允,似在等待。
風允以其思路總結,似問卻答:“先生是說,為民者,應迴歸本我;少私而寡慾,才不會被過多的私心、慾望矇蔽,更甚於驅使,不再為己。”
“而少私寡慾的世道下,人不會爭奪過多的慾念,只完成自己最根本的需求,這樣,一切都休養生息,平和而有度,人人皆安居樂業……”
老聃欣賞地望向風允。
他第一次有了傳授所學之念。
可風允為風君,此時能與他論道此番,證明已有自己的道。
但他還是不由而語——
“你對我道,可有想法?”
風允微微一愣,淡笑道:“萬道同一,不管怎樣的道,對先生與我來說,都是為人,行天地而立。”
“吾道與先生之道似是卻非,先生追求道生萬物,人法自然,少私寡慾,而允卻有猶豫……”
老聃詫然。
風允繼續道:“人,生生而生,欲為人之本……吾觀世,其水淺將涸,其固為城牆之古,荒也;水滿將流,其為病胎之子,棄也。”
“世人皆曉……”
“古之城牆,何曾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