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夜郎撒罵王攻打且蘭國時,與風允有崇山峻嶺之隔的荊門——
“小心些,遵王令,這萬金贖罪之物先行,之後再出兵甲、耕具。”
奪回荊門後,成子玉就負責鎮守在此。
而昭陽與楚君,前往了夷道,抵禦這來勢洶洶,絲毫不退的巴庸聯軍。
成子玉之側,是屈原。
如今他負責荊楚之地一切的後勤之事,讓孫叔敖國相全力治理洪水。
屈原望著重兵而出的甲兵,目中閃過傷感之色,抿唇道:“供養褒人的糧食,還需等楚使在褒國整理褒人之數目,才能籌備而出。”
看著車馬趁夜離去,荊門再次嚴守,不給諸侯之師機會。
屈原淚目。
“你們都是楚國的好兒郎…”
……
此時,諸侯之師——
“什麼,楚軍從荊門出,運輸贖罪之物前往褒國?”
萬金啊。
哪一位諸侯不心動呢。
特別是曾國如今的曾侯丙。
其曾國之前的禮樂重器,已經刻上了印記,隨著上一任國君曾侯乙入葬,這代表的是新舊更替,作為新的曾侯,他也需鑄造自己的器。
以正曾國,屬於曾侯丙之禮樂!
不說高於曾侯乙編鐘,但也不能弱於其重。
萬金…
……
翌日,從安地運往褒國的萬金車馬被劫。
因是天黑,卻不得知敵寇之名。
也似乎是默契,在安地駐紮的諸侯之軍,都嚴令議論此事,那萬金的車馬,就這樣憑空消失了一般,毫無音訊。
但安地的諸侯之軍中無聲,楚國中的楚人在聽聞這萬金消失在安地後,盛怒無比。
那是他們楚國好不容易才得來的贖罪之機。
竟然被這些打著仁義道德的諸侯聯軍所截斷,還是用這樣的手段,簡直不可忍耐!
也是這一役,讓楚人看清了諸侯之軍的嘴臉。
對戰之時,再無道德之上的愧疚。
反倒是因此而怒戰不止。
楚人反抗諸侯之心,燃起而不止。
楚君及時宣令。
“驅逐諸侯之師,再全力贖罪,尋德之!”
贖罪、尋德。
這是風允留給楚君的計謀,能徹底穩住民心,悲心化怒意,慷慨迎戰以破軍之氣勢,威懾諸侯聯軍。
果不其然,在看見楚人如此團結,激烈的反抗意志後,諸侯聯軍膽怯了。
在荊門的戰局,就因這萬金被奪,而僵持,掛牌免戰……
至於諸侯之軍外的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