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
風允與項燕環顧丹山之東,在山野平原之間,規劃範圍,以石為標記。
定為安地。
而那些楚國護衛,則看守揚粵戰俘,開荒拓野,狩獵捕漁。
這些揚粵戰俘也有山野之性,雖說非揚粵佼佼者,但也能很快熟悉此時之作,比之周禮之國的貴子,要能適應得多。
不過,其中也有疲懶者。
對此,風允一視同仁,以罰處之。
在丹地,勞者多得,不勞者等死。
“總算是開闢出一塊能居住的平坦之地。”
一條寬數十米的長河,從北部的丹山之側,蜿蜒而下,貫穿了安地,斜入漢江。
風允安排的居住點就在這條,他命名的安水之側。
依水而建,隔水望山。
“風子,為何要在安水北岸建屋呢?”
風允聞言,笑道:“山南水北,方能陽氣生,而養人。”
望氣之術開。
風允自然知曉何地建房為上。
“以河岸之表,乾燥之黃土為牆,建巢而居。”
“其下露溼土,就可用草木在上引燃,去其害蟲,引水耕種,河對岸之山,可牧羊而存,暫不為耕種……”
如此,不過半月。
秋風高起之時——
在這片荒地上,就出現了數十座土房小院,其中不乏野獸馴養之聲。
其外,也有人在田地勞作。
有雷澤孕生之術,風允自然有冬日種糧之能。
除卻稻穀,還需種植五菜、五穀,以試此地適合種植何食。
“風君,屈原大夫歸來了。”
聞聲,風允頷首。
“請屈原大宰進來吧。”
他的居所位於安地正中,是為最為寬敞之所。
雖然簡陋,卻用了許多木料搭建、鋪蓋。
是為地位的代表。
而百里奚就居在屋室之側,在外,都是百里奚為風允傳達指令,統籌每日進度,以全安地建設。
室內,有蘆葦編織為席,獸皮為墊。
屈原來時,還驚異十分。
“風子,不過半月,此地就有理有條了?”
風允笑著,對項燕道:“去請百里先生來。”
“諾。”
安排之後,風允望向屈原道:“不知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