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子哥!”趙雨荷叫了丈夫一聲。
“嗯!”
“我看你還是想回城當老師。”趙雨荷說。
“不當,不當了。我已經下定決心,當個好農民,或者菜農。”邵興旺說。
“我看你天天讀書學習,看的大多是教育類專業書。”趙雨荷說。
“那是個人興趣愛好。每個人都有喜歡看的東西。比如小孩子喜歡看動畫片。你呢,喜歡看言情小說。”邵興旺說。
“咱們總不能這樣閒著,得找點事情做。”趙雨荷說。
“咱們能幹啥?”邵興旺問。
“我想養些雞。”趙雨荷說。
“養雞?”邵興旺說。
“養雞的成本比較小,也不會像養牛養養養豬那麼辛苦。”趙雨荷說。
“咱沒技術!”邵興旺說。
“沒技術,可以學呀!今年少養一點,等有了經驗,再多養一點。”趙雨荷說。
“你打算養多少?”邵興旺問。
“先養三十隻。”趙雨荷回答。
……
三天後,趙雨荷到雞苗孵化場,買了三十隻雞苗,養在家裡的土炕上。
土炕下生煤爐,煤爐一天消耗一塊煤,熱量持續擴散,溫度適中均勻。
炕上圍著一圈紅磚,磚上搭著竹簾,簾上鋪著厚厚的棉被。一隻25瓦的白熾燈泡懸在裡面,水槽、食槽均勻擺放。
……
一個月後,小雞身上的黃絨退卻,白羽長成,這也預示著小雞可以到院子裡生活了。
趙雨荷掀開竹簾,公雞母雞們急不可待地跳出“圍牆“,撲啦啦飛下炕。
沒有人告訴雞們該去哪裡?一刻工夫,院子的大樹下,雞們就開始過起了屬於自己的真正的生活。
到了晚上,它們竟然準確無誤地找到了邵興旺在牆角新蓋的雞舍,臥在了自己的窩裡。
沒有任何一隻雞再回到原來的炕上,也沒有任何一隻雞因找不見窩而在外面流浪。它們好像本來就認識這個地方,在記憶的深處曾經住過這個大院,在這裡生活過很多年。
“人養雞,還是雞養人。”邵興旺給雞在院裡餵食,總在思考這個問題。
“嗯!這的確是個問題?”邵興旺自言自語道。
聽到了狗子哥又站在雞舍前自言自語,趙雨荷說:“這有啥說的。人養雞,當然是為了雞養人。”
“沒那麼簡單,沒那麼簡單。”邵興旺說,“我當然知道,人養雞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雞養。但是你要從雞身上,或者從養雞這件事情上,發現一些存在於現實的規律。”
“說真的,狗子哥,我覺得你還是不適合當農民,你應該回城當老師。”趙雨荷說。
“那是當然,我的專業本來就是教育嘛!”邵興旺自豪地說。
“不過我現在還不想回城,也不想當老師。城市裡的套路太深了。”邵興旺又說了一句。
“農村的日子還是苦呀?”趙雨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