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儒者學生,都以此為標準經文。碑新立時,來觀看及摹寫的,一天之內,車駕就有一千多輛,街道也因此堵塞。
除此之外,蔡邕所作的《述行賦》《青衣賦》等辭賦,也是廣為流傳。
蔡邕同楊賜有著近三十年的交情,聽聞故人辭世,自是悲痛欲絕。奈何當時染上寒疾,難以下地行走,只好囑咐一對兒女,將他寫好的《太尉楊賜碑》帶入洛陽,用以追悼故人。
楊廷按禮招待了蔡家兄妹,並安排他們在府內住下。
蔡琰的兄長也沒故作推辭,他此番前來洛陽,除了追悼老太尉,當然還有其他意圖。
洗漱之後,照例是要練琴彈曲。
蔡琰走出房舍,來到石亭之內坐下。
正欲彈上一曲,卻看見了石桌上的飄逸字型。
黛眉下意識的微皺起來,這首曲譜乃是她父親近來的得意之作。她已演奏過數次,並無有過問題偏差,這是何方狂徒浪子,竟敢擅改其中音律。
不過還好,此人應該也懂得輕重分寸,沒有在曲譜上塗鴉亂畫。
蔡琰開始了清晨的演奏,一切如常。
當彈到那處更改的地方時,她竟鬼使神差的按著石桌上的韻律撥動了琴絃,一連串的音符叮叮咚咚的在腦海裡跳動,那琴絃所帶來的樂感與旋律,令她驚愕的睜大起一雙很好看的細雨梨花眸。
外行人聽來,左右都是那個意思,只有真正懂樂律的人,才會明白,這處改動,簡直有如神來之筆,有畫龍點睛之妙。
東苑的房屋內,某個才剛睜開眼睛的傢伙,聽到琴聲,嘴角悄然有了笑意。
話分兩頭,昨日夜晚,抬宣館的張沅便將呂布抵達洛陽之事,往上逐次通報。
訊息傳入到張讓耳中,這位如今權勢滔天的大宦官,枯瘦的老臉上多了幾分陰寒。
他也算是頭一回對這種螻蟻類的低階人物,如此費勁心機。
朝中多少大臣,他稍微使點手段,就能立馬將他們構陷下獄,偏偏這個姓呂的,還真是朵奇葩。
跟鮮卑人鏖戰數十場沒死,派往南下平叛蛾賊也沒死,連患上疫疾都能死裡逃生,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連在一起,還真是邪門兒……
韓悝死在了魚尾坡,奏報上寫的是,慷慨殺賊,為國捐軀。
這封奏報,估計也就只能騙騙天子。
張讓信嗎?肯定不信。
是不是呂布乾的,張讓沒有定論,但這件事情,肯定不會就這樣劃上句號。
敢動十常侍,這就代表著已經向他們的權威,發起了挑戰。
這些年來,很多自以為是的朝中臣子都這麼幹過。結果呢,下獄的下獄,流放的流放,抄家滅族的也不在少數。
前兩月,有人重金賄賂了張讓,將呂布叫囂匈奴的事情,告與了這位大常侍,並希望張讓能夠幫助他們解決掉呂布。
如若事成,定當再補上數十箱的珠寶,以為重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