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蝕刻機的話,我們不需要這麼複雜的東西,只要裝置設計的足夠精妙,零件的加工精度可以符合要求,就有希望生產出能夠加工7奈米的蝕刻機出來。”
尹志強解釋了一大頓,曹陽聽懂了一部分。
不過他不擔心!
原本沒有南山集團幫忙,中微半導體都能很快的突破各種蝕刻機技術,最終5奈米的蝕刻機還成功的供應給了臺積電等廠家。
現在有了南山集團幫忙,沒有理由研發的進度反而變慢了。
也就是說尹志強說的方案,是可行的。
“尹總,那蝕刻機這部分,就完全交給中微半導體了。”
“明年我們是隻需要28奈米的蝕刻機就行了。”
“後年也許新量產的晶片工廠也還是使用28奈米的工藝。”
“但是再往後就會去挑戰14奈米的工藝,到時候現在的蝕刻機就不能滿足要求了。”
14奈米對於晶片行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很多晶片企業能夠快速的跟上28奈米的研發速度,但是繼續提升的時候,不少企業就開始掉隊了。
因為從28奈米進化到14奈米的時候,所有的生產裝置基本上都是需要更新換代。
而那麼先進的晶片技術,並不是所有的消費電子產品都需要。
也就是說這個晶片技術太高階,到時候晶片的銷量不會很高。
本來高階的晶片價格就高,銷量還不好的話,價格就更高了。
到時候直接進入到惡性迴圈當中。
一些廠家,哪怕是還有一定的實力去挑戰,也不敢輕易的冒險了。
到時候基本上就會把晶片廠家分為兩個型別,一個是掌握了14奈米甚至更高技術的廠家。
一個是隻能掌握28奈米及其以下技術的廠家。
華夏九成的晶片需求,肯定都是可以用28奈米的技術來滿足的。
但是你要是不具備14奈米或者更先進的晶片技術,到時候那1成搞不定的晶片,採購金額也許就能頂得上其他九成的晶片金額。
那些晶片巨頭,就能那麼黑!
所以更先進的晶片技術,南山半導體肯定是要去挑戰的。
甚至現在都已經是這個局面了,曹陽準備14奈米工藝搞出來之後,直接給大家放個衛星,建設全球第一座7奈米工藝的晶片工廠。
到時候得局面,估計就很有意思了。
封鎖不住的情況下,美利堅會採取什麼方案呢?
每年不需要花費幾千億美元進口晶片,華夏的經濟是不是可以呈現出完全不同的發展速度?
“曹總,你放心!”
“我們中微半導體的蝕刻機,一定不會拖累南山半導體的發展速度。”
“到時候我們的晶片裝置聯盟,一定能成為全球技術最先進的裝置廠家聯合體。”
做裝置,最怕的就是沒有銷量。
那樣子天天吃老本,誰也撐不住。
中微半導體的產品現在南山半導體會大量採購,尹志強沒有了後顧之憂,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裝置研發中去。
那個效率,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很快的,中微半導體就會成為僅次於南山裝置的國產晶片裝置巨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