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
那這個僵局不就是自然而然的打破了?
“尹總,你的這個方向完全是可行的!”
“我們南山裝置下一步除了推進28奈米工藝的成熟度之外,就是研發14奈米的生產工藝裝置。”
“如果蝕刻機能夠進一步的做到比14奈米更加先進,那麼就算是初步完成了你說的目標。”
成本方面,曹陽沒有說任何內容。
因為只要華夏廠家能夠生產的裝置,成本肯定是比國際裝置巨頭要便宜一大截的。
現在購買一臺蝕刻機要5000萬的話,那麼中微半導體肯定是2500萬可以搞定的。
“28奈米的蝕刻機,我們現在就已經研發出來了,最晚在今年內就具備量產的水平,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正式的交付給南山半導體使用。”
“與此同時,我準備跳過14奈米的蝕刻機技術,直接研發7奈米的蝕刻機。”
“到時候我們的蝕刻機在今後十年內都不會過時,只需要進行一些技術升級和降成本的活動就行了。”
尹志強對蝕刻機的發展顯然是非常有信心的。
“蝕刻機的生產難度雖然不是所有裝置中最難的,但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直接跳過14奈米的話,會不會太有挑戰性了?”
曹陽雖然希望尹志強能夠輕鬆的完成自己說的方案。
不過還是忍不住多關心了幾句。
“曹總,要理解這個方案的可能性,就要涉及到蝕刻技術的工作原理了。”
“我先跟你好好嘮叨一下。”
尹志強顯然是準備展現一下自己的專業水平,讓曹陽相信中微半導體可以搞定更加先進的蝕刻機。
“刻蝕技術可以分為兩類,一是使用液態化學品的溼法刻蝕,讓矽片在強酸強鹼的泡澡淋浴中定量減肥。”
“二是使用氣體等離子體的幹法刻蝕,讓矽片在化學氣體的離子轟擊下區域性瘦身。”
“其中溼法刻蝕的技能早就被人類點亮,比如中世紀的歐洲人,會用酸性溶液,在金屬盔甲上蝕刻雕花。”
“明代的《格古要論》中也有記載:凡刀劍器,打磨光淨,用金絲礬礬之,其花紋則見。”
“明朝人說的金絲礬就是一種硫酸鹽,因此當歷史進入積體電路的時代,工程師們首先想到的也是利用各種酸鹼的腐蝕性,來大規模地刻出晶片,製程工藝中的刻蝕之名,由此產生。”
“刻蝕中有三個關鍵指標:刻蝕速率,選擇比和方向性。”
“其中刻蝕速率指的是物質被溶解的速度,通常用每分鐘損失多少微米的厚度來計量。”
“在晶片製程中,一個部位的刻蝕深度,通常是用刻蝕時長來控制的,因此保證一個精確且恆定的刻蝕速率非常重要,而這對於刻蝕液的純度,配比,和濃度變化的要求很高。”
“基於化學反應的溼法刻蝕,只能儘量減少橫向刻蝕,完全的各向異性它做不到。”
“在晶片製程的早期,器件結構比較粗糙,線寬間距也夠大,刻蝕方向性差一點,問題還不大。”
“但隨著製程進入次微米級,溼法刻蝕就跟不上晶片的精度要求了,邏輯電路自然不用說,關鍵層需要奈米級的精密刻蝕,即便像DRAM之類相對粗糙的儲存晶片,要刻出裡面又窄又深的電容溝槽,也需要方向感極強的雕刻方法,這就是幹法刻蝕。”
“溼法用的是液體,幹法用的則是氣體,晶片廠每天消耗很多特種氣體,其中很大一部分就用於刻蝕。”
“這些氣體在精確配比後,被通入反應腔內,再用電容或電感耦合的方式,讓氣體完全或部分電離,形成等離子體或離子束,經過電場加速,射向矽片進行刻蝕,這是一種兼具物理與化學屬性的雕刻方式。”
“主流的晶片製程中,超過90%的晶片刻蝕都是幹法,因為它的方向性好,氣體配比和射頻電源也能實現更精密的調控。”
“至於缺點,拋開技術的複雜度不談,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貴,一個是慢。”
“一臺進口刻蝕機的價格,數百萬美元,那比光刻機是便宜多了,但是不同介質的刻蝕,需要買不同的刻蝕機。”
“而且工藝中,刻蝕的時長遠超光刻,畢竟人家是用光來刻嘛。”
“因此產線上一臺光刻機,要配多臺刻蝕機,按照裝置總成本來計算,兩者的開銷差不多。”
“相比光刻機對光線的精確控制,蝕刻機更多的是需要對氣體進行精確控制,兩者的精度要求雖然差不多,但是生產難度卻是完全不同的。”
“光刻機裡頭,光學系統的加工難度是非常高的,特別是裡面的鏡片,國內還真是很難找到符合要求的廠家。”
“你找蔡司購買的話,人家不一定會賣給你跟阿斯麥一個水平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