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頁上,有一條留言......
【鴿到天荒地老:難道是假頭調包】
好吧,這句話說的很模糊,【假頭調包】,就是這麼麼稜兩可的四個字。
而且當時周言也想不到用什麼方法將腦袋調包的,畢竟舞臺和篝火相聚那麼遠,現在連腦袋是怎麼被砍掉的都不知道。
但是......就是這四個字,卻讓周言思緒中靈光一閃。
“調包......調包......”
他反覆的唸叨著這兩個字。
是啊,這個魔術中,有許許多多的環節,都存在著調包。
篝火,陸仁甲,臻美小姐,甚至主持人都在調包。
那麼這麼多次的調包,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周言突然的想到了前幾頁中,他看到的一條留言。
【何度:突然在想,要把乒乓球送到路人甲手上很難,但是要選中周言林溪卻很容易。
之所以選100個球這麼多,就是為了保證儘可能砸到周言,如果砸不到,可能任務就會作廢,砸到了的話就正常進行。
就像魔術師的一個基礎技巧,拿AB讓你選,想讓你選A,如果你選了B,就讓你把B放回去,選了A就讓你拿起A。】
留下這段話的兄弟,他的本意是想要解釋‘乒乓球’的問題,不過這個問題已經被解決了,所以暫且就不管了。
而周言比較注意的是,他後面舉得那個例子。
的確,魔術師有個很基本的技巧,那就是讓觀眾二選一的時候,他是可以誘導觀眾選到自己想要的牌的。
因為他讓觀眾選牌之前,不會告訴觀眾,你選則的是‘扔掉這張牌’,還是‘使用這張牌’。
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誘導。
那麼......如果把【牌】換成【人】呢?
會不會,在走入箱子前,臻美小姐就已經將‘心理誘導’的種子植入了所有觀眾的思維之中了呢。
憑藉著這句話,周言的腦子裡瞬間就出現了一個極其另類的推想。
那就是......如果【臻美小姐的頭是在絕對不可能的情況下被砍掉的】。
那麼......這句話可不可以就理解為【臻美小姐的頭沒有被砍掉】或者【臻美小姐的頭早就被砍掉了】。
好吧,這段思維比較繞,所以在解釋一下。
那就是......
會不會,在臻美小姐走進箱子之前,她的頭,其實就已經被砍掉了!
沒錯!
走進箱子裡的那個......會不會其實就是一具無頭的屍體!!!!!
那麼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大聲的反駁!
他會喊:“放屁呢!全場幾千名觀眾都盯著舞臺呢,臻美小姐走進箱子裡的時候,明明就是帶著腦袋的啊!觀眾又不瞎。
而且,如果臻美小姐真的已經被砍掉了腦袋,那她又是怎麼活動的呢?難道是無頭屍體自己走進箱子裡的。”
好吧,這的確是難以解釋!
但是!!
想一下魔術師慣用的手法啊!
選A!
還是選B!
其實最終的結果,並不是觀眾說的算的,而是魔術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