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腦子越來越糊塗了。究竟是滿朝文官全是壞人,聯合起來對付鰲拜,還是鰲拜確實有私心呢?去巡視邊關,真的像朝臣們說的那樣,能獲得很多好處嗎?
朱由檢沒有離開過京城,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個什麼樣,只能憑空想像。他登基後,對老百姓不是很在乎,因為不知道老百姓到底有多苦。為了遼東的軍餉,東林黨勸他加徵,他就加了,從沒想過這可能會是錯誤的。
其實東林黨的建議,就像是釣魚不在乎蚯蚓死活,壓根沒有把老百姓和抵抗金國聯絡在一起。基於這種認識,遼餉才又加徵了一百四十萬兩。
陝西老百姓已經餓的只能在自己家門口吃觀音土了。這種土可充飢,但不能被人體消化吸收,吃了以後腹脹,難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儘管不會餓肚子,由於沒有營養,人挨不了多久還是會死,只是不像活活餓死那麼痛苦。崇禎不知道,他只知道女真人必須要滅掉,這需要錢。如果老百姓不給錢,那麼,就不能把這些人滅掉。如果不把這些人滅掉,不但江山有危險,而且百姓會受更多的苦。
鰲拜一離京,崇禎也開始犯糊塗。他覺得官員不幹活,為了讓這些人幹活,他將催徵餉銀作為了考核官員的重要依據,幾位官員已經因為催徵不力而被他扔進了監獄。
但是他手下的那群混蛋官員在加徵的同時還偷偷地為自己牟利。他要求徵收一兩銀子,官吏就跟老百姓徵收三兩,其他的二兩就落到了官員自己腰包裡。
東林的那幫人一上臺就加大海禁,廢除了大多數商稅把國家財政壓力全部集中到了農民手裡,農民怎麼受得了?撤了河道監管,基本上治水的錢就都到了文官手裡,撤了收茶稅的太監,茶稅就基本上很多被文官貪汙了,撤了個海關的太監基本上就沒海稅了……這麼下去,國家怎能不完蛋?
但是要向東林黨開刀,就等於向東林黨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資本家大官僚階級開刀,觸動了這些富人的利益,容易激發民變,是找死的行為。但是不向東林黨開刀,就會像歷史上的明朝一樣慢慢等死。
抄江淮鹽商的家獲得了一部分錢,崇禎提出去救濟陝西,大臣們又不同意,說是要再等一等,以備不時之需。不時是什麼時候呢?
崇禎走的是條絕路。他迫不及待的想找鰲拜回京商量一下怎麼辦。
可是今天,內閣首府李國又上疏道:“山西黑石寨和黃鵬關係密切,整個山西已經落入了黃鵬的掌控。山西在他的授意下沒有實施朝廷的納稅標準,每畝地只收兩錢銀子,繳稅的錢卻是黑石寨秘密資助的。黑石寨是一群流民組成,黃鵬在山西讓他們大量屯田,卻沒有上報朝廷。在山西,人人只知黃鵬不知皇上。臣還聽說他前些日子沒有在邊關,反而停留在忻州境內,不知做些什麼。”
崇禎一拍椅子叫道:“這些事你有什麼證據?”
李國道:“山西從今年年初開始,湧進了大量流民,全都被黑石寨安置接收。而且在黃鵬離京前,他家中的兩位洋人也到了山西。臣派人暗中調查,才知道了這些內幕。如果黃鵬在山西起兵逆反,距離京城太近,後果不堪設想。”
何如寵做了禮部尚書,現在也要上朝,他馬上站了出來說道:“皇上,您不能聽這些話,李大人是血口噴人。黃鵬是微臣孫女婿,那兩位洋人,都是因為天主教會長龍華民才認識的,那位安娜小姐">仰慕黃鵬,才住進了何府,這次去山西,是等他到山西時相見,好一同回京,他人一直在京城,從沒有做過任何不利於朝廷的事,晉商賣國,江淮鹽商不交稅,收拾他們哪裡有錯?他去寧夏鎮,幫軍戶搶了些財富,難道不是為的緩解朝廷欠餉的壓力?一群什麼也不幹的人,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不幫忙不說,還硬把忠臣說成謀反,你們好毒啊。”
徐光啟也站了出來,怒道:“皇上,微臣雖然和黃鵬認識不久,但卻是忘年之交,他是我見過的學識最淵博,最有才華的年輕人。文武雙全。在火器方面,他跟我討論時提出過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洋人科技的精華,來提高國力的辦法。他是透過我才認識了洋人,要說逆反,你們為什麼不說老夫逆反?就因為老夫沒權利,擋不了你們財路?”
李國微微一笑,質問道:“那黑石寨又是怎麼回事?”
來宗道也道:“難道山西的稅也是他說改就能改的嗎?”。
崇禎皺起了眉頭,他也有些疑惑了,鰲拜在山西到底是做什麼呢?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鰲拜還不知道自己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沒有不透風的牆】.
第一百五十九章【沒有不透風的牆,到網址
UC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