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沒有不透風的牆】
鰲拜前往黑石寨的時候,朝廷群臣正在為“黃鵬”是忠是奸爭論的不可開交。
每天都有彈劾的奏摺,最近有一大半都是彈劾鰲拜的。
這是從寧夏鎮總兵官秦飛上疏請功開始的。
寧夏鎮總兵官秦飛奏道:“黃鵬親帥五千守軍夜襲賀蘭山韃靼部落,用計剿滅三千韃靼人,我軍一人未損,繳獲牲畜五千餘頭,兩千銀兩,此舉緩和了軍中無餉的情況。”
看戰績,這是一場完勝,看結果,這也有效緩和了寧夏鎮的欠餉問題。但是一些大臣們不是這麼想的,此舉引起了他們大大的不滿。
一件好事到了文人嘴裡很可能變個樣。東林黨人馬上寫奏摺彈劾鰲拜,語氣痛心疾首,理由各式各樣。
比如這篇——“寧夏鎮軍戶的職責是守城,而不是出擊,這是先皇定下的,不應違背。黃鵬不是寧夏鎮的守將,根本沒有調動守軍的權利,擅自出擊更是無視先皇遺命……(省略字數三千)”
這彈劾的要點在於寧夏鎮只守不攻是先皇下的命令,為表示對先皇的尊重,必須嚴格遵守,否則就是有罪。這位大臣顯然忘了爭執了幾個月的《三朝要典》問題。那可是天啟帝親點的“名著”啊,如果鰲拜帶兵出擊打了勝仗都是不敬,那東林黨為了毀書而做的不屑努力,就像是把天啟帝的屍骸從墳裡挖出來,拿他的人頭當馬桶,你拉完了我拉,我拉完了拿去你再拉,最後還問朱由檢一句:皇上,你要不要也拉一拉?
再如這篇——“帶兵貿然進攻韃靼部落,必會引起韃靼對大明的仇恨,如果對方數萬大軍南下,寧夏鎮將陷入危險之中,對大明極為不利……(省去歌功頌德字數五千)”
韃靼人南下少則數百,多則上千,至於萬人南下是哪個朝代發生過的事,資料都不好查。有些文人一輩子都不會見到蒙古包是什麼樣,不瞭解韃靼人是怎麼生活,更不清楚他們為什麼要挑釁大明,但是他們想到什麼就敢說,這就是才華。
更有甚者,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黃鵬沒有向朝廷請示的情況下就敢私自用兵,目無軍紀,藐視皇上權威,存心不良,這種人如果有了兵權,日後必反。”
文人們基本沒看過兵法,什麼“將在外君命可以不受”之類的話,他們不懂。不過他們卻可以在戰場上對武將指手畫腳,這也是明朝一大特色。
崇禎帝對寧夏鎮的事制止不理,他從心裡覺得鰲拜是有功的。
然而等江淮鹽場的事爆出來以後,彈劾鰲拜的人更多了,代表南方富人勢力的東林黨官員們群起而攻之,唯一沒有彈劾鰲拜的,大概只有遠在邊關的孫承宗。
“錦衣衛在黃鵬的授意下惡意陷害江淮鹽商,殘害忠良,矇蔽皇上,任人唯親。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黃鵬如果不除,將來定要像魏忠賢一樣控制朝廷,控制皇上,乃是天下第一大患……”
“此人心狠手辣,抄家晉商就沒有實際證據,如今對江淮奉公守法的鹽商如法炮製,建議立即將其革職查辦。”
一篇篇奏摺詳細的分析著鰲拜幹了多少壞事,甚至還有人拿鰲拜和蘇夢兒一起離京說事,說鰲拜已經成親了,還和其他女人勾勾搭搭,有傷風化,帶女人上路,不是去巡視邊關,而是拋開了夫人">和情人幽會,此舉不是君子所為。
崇禎看了這些東西一個頭兩個大。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天天都有人彈劾,崇禎也對鰲拜產生了一些懷疑,難道他真的別有用心,有其他目的?但如果他是壞人,少林寺的高僧怎麼會和他關係這麼好,願意出山助他安撫人心呢?
收到鰲拜託錦衣衛帶回的請餉信後,崇禎更迷惑了,鰲拜說陝西災情已經非常嚴重,到了不救災不行的地步,必須儘快撥款。他還有一條建議是組織全國富人捐款。
崇禎在上朝時說了捐款的事。大臣們大都持反對態度。鰲拜的捐款計劃在他們看來是斂財的手段,是為了中飽私囊,是罪大惡極。陝西則是窮鄉僻壤出刁民,是為了逃稅而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