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南山南》背後隱藏了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女主在南方,男主在北方,兩人異地戀……】
這篇解析寫得文采動人、感情真摯,一看作者就是在上學時看圖寫作文滿分的課代表。
他幾乎是強行對照歌詞,編了一個悲傷的故事,但在其他人看來卻有模有樣的。
尤其是胡震東還在轉發後評論道:
【當你不瞭解幕後的故事時,請不要輕易評論。】
作為《南山南》的“創作者”,這幾乎是蓋章認定了故事的真實性,給那些說《南山南》堆砌辭藻、沒有故事的人狠狠一巴掌。
南山粉紛紛在評論下點贊、評論,揚眉吐氣,@甘蔗和蘇哲。
蘇哲當然也看到了這篇解析,表示十分費解:
《南山南》背後有一個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知道?
別說他不知道,就連馬頔都不知道!
前世,馬頔親口承認過,《南山南》背後沒有任何故事,就是在記錄一種情緒。
說得更直白點,就是把一些悲傷矯情的句子拼在一起,寫了這首歌。
這人還是很敞亮的,不給自己亂加故事,亂添人設。
但有趣的是,一旦火了,就一定有人幫伱加光環,編故事。
比如砍櫻桃樹的華盛頓,摔花瓶的列寧……這些故事連他們本人都不知道(死後才編出來)。
——冷戰中,連領袖的童年小故事都不能輸給對方。
但蘇哲無法接受這麼矯情的故事,在微博上發了一句:
【別猜了,《南山南》背後沒故事,就是將描述遺憾的靈感結合在一起罷了。】
他作為創作者,說這句話是自謙。
但在其他人理解中,卻是對《南山南》的攻擊。
這引發了更大的浪潮:
【蘇哲也太輸不起了,本來對他印象挺好的,現在很失望!】
【他難道比原作者更懂歌曲背後的故事?】
【他一臭唱歌的,懂什麼《南山南》?】
浪潮雖大,蘇哲卻不回覆了。
他冷眼旁觀著輿論的發展,看著胡震東上躥下跳,終於有了新歌的靈感。
其實這首歌和同窗沒多少關係。
但沒有比這時更適合推出這首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