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某些粉絲,可能會藉此找到不學習的理由:
“我偶像也才初中畢業,比你們大學生更有錢、更成功,還更有才華!那我為什麼要學習?”
蘇哲將這事記在心裡,先錄節目,專心飾演經典片段,演了很多分別的劇情,心中暗道:
“今天是同窗分別?那明天就再抄一首離別的歌吧!”
但抄啥呢?
《入海》?很切題,演唱者還是毛……都快被薅光的老朋友,但影響力差點兒。
歌詞也差點意思,據說是飽受詬病的《後浪》團隊寫的。
《梔子花開》?影響力夠了,畢業季聽真的催淚。
質量也很好,但沒有那麼好,不能當王炸啊。
《那些花兒》?這可以!
但好像有些不夠點題。
還有一首歌,質量絕佳,但蘇哲很擔心其流傳度,有可能曲高和寡。
“還有沒有更好的呢?”
蘇哲暗自思考著,等結束錄製以後,發現陸毅文又發文挑釁了。
這一次,他發了一篇長文。
蘇哲:太長不看。
幸好有課代表幫他總結了要點:
【1、蘇哲出道以來的歌都靠綜藝帶火,全靠營銷。】
【2、陸毅文的說唱都是在地下漸漸流傳出來的,更吊。】
【3、有本事蘇哲不靠營銷,寫一首大火的歌,才能讓陸毅文服氣。】
蘇哲:……
“他哪隻眼睛看到了,我很想讓他服氣?”
蘇哲心中很不屑,不過這貨的話,也讓他了解到,竟然有一些隱藏很深的小黑子,竟然認為他的歌全靠綜藝營銷?
其實不喜歡他的歌,甚至不喜歡民謠都很正常,但有些人腦子有病,覺得自己能代表全世界——
如果他不喜歡,就認為全世界都不喜歡,如果銷量還高,就一定是刷的,是營銷的,反正不靠實力。
而且歌壇大環境確實不行,確實有很多流量在刷銷量,這也成了詆譭蘇哲的佐證,他也算被同行連累了。
而且他永遠無法證明自己全靠實力,因為他已經火了,有名氣了。
幸好,他從不在乎少部分奇葩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