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醫生接到資訊並未回覆,可能在思索,可能在忙,誰知道呢。
快下班的時候林雲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說家裡有長輩快要過80大壽了,問林雲回去不回去。
以往林雲通常是不會回去的,但是最近這兩年,林雲倒是有點熱衷於這些事情,並不是有所求,有所圖,也不是逃避工作。
有的人,會隨著時間在我們的生活中永遠的消失,這種消失往往是毫無徵兆的,我們年幼時耳提面命的長輩和老人,總有一天會離我們而去。
活著的時候就像從來不會死,而死了以後就好像從來沒活過一樣。
林雲算了下時間,預定了提前兩天的票,並未支付,為什麼提前兩天呢,因為路途遙遠,路上單程就得花一天時間,到了必須得休息好,用最好的狀態去面對家人和親人,無論我們在外邊混得多差,衣錦還鄉的封建餘孽思想已經根植我們的骨髓。
打電話給曾老闆請了假,曾老闆說把工作安排好,好好回去玩幾天,請了一週。
掐頭去尾的扣掉路上時間,能在家裡呆五天,見見久未謀面的父老鄉親長輩,陪陪父母和孩子。
好幾年都沒有請這麼長的假了,如果能見見同學們,就更好了,只是各自都在外努力打拼,很難見到,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不易。
金鑰匙這個東西只聞其名,不見其影,見都沒見過,你問我含沒含,這不是扯淡嗎!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含過,所以只能背井離鄉的去工作,工作的目的呢,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但很多時候深陷其中,又不能很好的去照顧家庭和生活,解決矛盾最好的辦法就是忍耐,我們只有滿懷期望的繼續忍耐。
一代人的典型寫照,一代人的時代特徵,一代人的無奈和內心的隱隱作痛。
沒有世外桃源,沒有一方天地,更擺不下那張安靜的書桌。
我們更像是在擁擠的火車站臺上,被強行擁擠著裹挾著擠上了討生活的列車,一去不復返,下邊的想上來,上邊的想下去,各有其苦。
不對,我們就是這個時代,我們就是這趟列車。
寫意的生活畢竟是屬於極少部分人的,所以錢多事少離家近成了工程人最大的追求。
求而不得就不求,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可總歸得有人去完成背井離鄉的工作不是。
我們可以做那樣的人,嗯,加錢。
所以我們收入和福利不錯,我們並不值錢,但是我們做的工作卻必須支付報酬,離得遠,自然有這樣那樣的補助補貼和福利,這也是我們為了生活的動力。
打完電話,請好假,支付了預定車票,現在的手機支付是真的方便,網上預定,網上支付,一鍵搞定。
離家遠嗎?一點都不遠,回家也就是一張車票一段路而已。
幾代路橋人的努力,幾代路橋人的辛苦,才換來這天塹變通途,才換來一座座通往各自家鄉的橋樑和一條條康莊大道。
很多時候捨不得回家是因為捨不得花制度之外不能報銷的車費而已,丟不下的工作?狗屁,沒有那麼多不可替代,輪休制早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混完一天就下班,一切安好,無事發生,並不是每天都是節奏緊張的,工作上了正軌以後除了必要的控制和調整以及適當的提醒,其它一切多餘的指點都是干擾。
放線定位測量以外的工作,工人比你我更有經驗,長年累月的重複做一個工作,這裡邊的效率和方法自有他們的道理,所以他們能做得很好,只需要巡視檢查和把控方向就完事兒,過多的指點很多時候反而變成了指指點點,是對其工作的否認和質疑,反而不得要領。
惹火了工人,一句你行你來,足夠你鬱悶半天了。
林雲吃完晚飯,躺在船上,才發現陳雷不在,莫非這孫子也是佳人有約,或者同學來了。
“吃飯沒?”
玩了一會手機,馬醫生髮了訊息過來。
“吃過了呀,我都躺在床上了,你吃了沒?”
“我正準備去吃,晚上要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