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清也已化雪為水,清理乾淨了倒黴的野雞。
周虞拿天子杖穿雞引火,就這麼蹲著,慢慢地烤。
漫天飛雪,在山的盡頭,山谷的素白世界裡,一對男女,蹲在背風的石頭下吃雞。
他們沒有佐料,連鹽都沒有,周虞只嚐了幾口,吳清清卻吃得滿嘴流油,吃完拿雪洗了手,在滾滾的身上擦乾。
“去禹廟吧。”
周虞說道。
“好啊。”吳清清揉了揉小肚子,“我不想走了。”
“那就飛吧。”
於是周虞便祭出劍光,帶著她和滾滾飛起來,順著會稽山的餘脈,往不遠處而去,果然尋跡到山腰間一處還算乾淨的廟宇。
禹廟。
隆冬寒日,禹廟也有香火。
因為這是朝廷安排的祭祀,終年不斷。
廟裡只有一老一少兩人看守,當下時節,並無旁人來上香祭祀,他們在廟裡的堂下,各擁著棉被相對而坐。
巧了,也在吃雞。
他們在燉一鍋雞。
周虞二人落在廟外,吳清清向內看到這一幕,不無遺憾說道:“早知道先來這裡,借些鹽巴也好。”
他們走進廟裡,
那年長者從裹著的棉被裡站起來,他作道士裝扮,驚奇問道:“二位是……來上香祭祀?”
“算是吧。”
周虞點了點頭,忽然問道,“你們是……朝廷靖人司的人,還是附近懷仙館的道士?”
吳清清袖子裡掏出一塊大銀錠子,遞了過去,說道:“勞煩。”
“龍瑞。”
年長道士眼前一亮,咳嗽一聲道。
那少年連忙從被子裡站起來,是個十一二歲的道童,連忙替師父接過上香之資,麻溜的跑進廟裡,為兩位闊綽香客準備祭祀用的香。
年長道士離了被子,凍得發抖,卻強作平靜,破舊道袍隨風而動,倒顯得有幾分仙風道骨的意思,正色說道:“我師徒二人,確是懷仙館的道士,在此看守禹廟。”
周虞頷首,向吳清清解釋道:“此地有道家第十洞天陽明洞,還有第十七福地若耶溪,傳說黃帝曾在此建候神館,南朝時宋人孔靈產入道,在此建懷仙館……”
一面說話,他帶著吳清清走進廟中,聲音壓低許多,只讓吳清清聽見,繼續解釋道:“再往後一些年,到武則天稱帝后的最後一個年號,神龍元年,又重建懷仙館。
到開元初年,據說唐明皇命人在此設醮而龍現,於是將懷仙館改名為——等等——”
周虞忽地回頭,問年長道士:“你這道童叫什麼?”
“劣徒喚作‘龍瑞’。”年長道人連忙答道,“那年大飢,他父親餓死,母親也快要餓死,以血餵養他,我見到他時,他母親已在彌留,說懷著他時,夢中見龍,醒來八月早產,生下的他。
想必他是有福運的,父母縱死,他也能活下去,貧道便將他帶回山中,取名叫龍瑞。”
“龍瑞!龍瑞!”
周虞眼神動了動,落在廟中擺弄香案的道童身上。
如今是高宗儀鳳年間,距離開元初年還有三十多年,這少年十來歲模樣,屆時當在四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足以主持一座道宮了……
史載:開元二年,敕方士葉天師於懷仙觀設醮,而龍現,故名之為龍瑞宮。
周虞不動聲色地上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