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東岸地域最南端、和拉文蒂卡接壤的漢瑪多爾成為第一個犧牲品。
漢瑪多爾首都所在的勞斯倫特,位於抵禦沙羅核心區,是漢瑪多爾的當局,起碼他們是這麼認為的,而新漢瑪多爾區對此有不同的意見。有意見是好事,我們用刀子來商量怎麼樣?經過不斷的商量,抵禦沙羅核心區終於幹挺了新漢瑪多爾區。
然而這一種幹挺是暴力之下的局面,隨著拉文蒂卡一挑撥,新漢瑪多爾區就立刻炸毛,趁著拉文蒂卡發動“東岸戰爭”時,於1542年發起獨立戰爭。
打了8年之後,漢瑪多爾也覺得煩了,覺得對方自治就自治吧,反正因為對方自治導致的損失可以從沙羅身上吸回來。
於是漢瑪多爾與新漢瑪多爾區就開始和談,程序還非常順利,然後煽動幹新漢瑪多爾叛亂的拉文蒂卡就懵了,你們就這麼議和了,我怎麼辦?於是就干涉議和程序,乃至提出要求新漢瑪多爾區併入拉文蒂卡的提議。
漢瑪多爾經過一番爭吵以後,還是同意了沙羅的妥妥逼人的勒索,原因還是上面那一句話,失去的可以從沙羅拿回來,畢竟新漢瑪多爾區一直保持這種自治度,本來就沒給當局帶來多少賦稅,丟了也不虧。
但是丟是丟,道理還是要說清楚的,那就是新漢瑪多爾區即使併入拉文蒂卡,也得保持高自治度,這樣新漢瑪多爾區就能成為防止拉文蒂卡擴張的一道屏障,所以這一項提議兩方都同意,只有拉文蒂卡不同意。
見到自己的詭計被看破,拉文蒂卡也乾脆撕下了所謂的調停面紗,老子就是要吞掉新漢瑪多爾區還不給自治權怎麼著了!不爽你們打我啊!於是拉文蒂卡於1550年與沙羅結為戰時同盟,對漢瑪多爾宣戰。
“東岸戰爭”到1570年結束,拉文蒂卡與沙羅大獲全勝,拉文蒂卡吞併了漢瑪多爾的新漢瑪多爾區,而沙羅不但吞併漢瑪多爾的抵禦沙羅核心區,還讓戈沙摩多強制成為自己的附庸。
作為東岸地域的新玩家,拉文蒂卡粗暴的出現在東岸三國面前,很快就挑起了腥風血雨,“東岸戰爭”只是拉文蒂卡的首秀,“第二次東岸戰爭”才是拉文蒂卡的巔峰操作。
“東岸戰爭”結束以後,志得意滿的沙羅日益驕橫,看不起已經衰弱的漢瑪多爾和淪為附庸的戈沙摩多,對內加強當局的集權,對外與拉文蒂卡在東岸地域爭霸。
面對驕橫的沙羅,拉文蒂卡聯絡起麥洛邱公國、新卡薩格公國與戈沙摩多,將三股勢力擰成一股反沙羅集權的地方力量,三股勢力在1597年時對沙羅發起挑戰,率先發動戰爭的追求結束附庸國關係的戈沙摩多。
看到沙羅發生內戰了,正在猶豫要不要對沙羅宣戰分一杯羹的漢瑪多爾,意外的從拉文蒂卡處得到通告,拉文蒂卡宣稱是漢瑪多爾這個“無恥敗類”煽動戈沙摩多發起叛亂,打破東岸地域的平靜,為了懲戒無恥敗類,拉文蒂卡對漢瑪多爾宣戰。
這特麼就日了狗了,漢瑪多爾不得不放棄對沙羅的妄想,將全國的力量調準為反抗拉文蒂卡入侵。
“第二次東岸戰爭”在1638年,也就是亞瑟出生的10年前結束,這一場戰爭的得利者是戈沙摩多與拉文蒂卡。
漢瑪多爾遭到重創,抵禦沙羅核心區被沙羅吞併,在這裡設立了屬於沙羅的漢瑪多爾公國,而阿紗卡區則被拉文蒂卡吞併,自身也成了拉文蒂卡的附庸國。
對於漢瑪多爾來說,抵禦沙羅核心區和阿紗卡區被吞併意味著漢瑪多爾餘下的兩個區,光復區與萊斯歐區根本不接壤,這種情況下就別想說什麼有效的整合剩下的兩個區,只能是隨著時間推移,這兩個區越發疏離。
對於沙羅來說,雖然吞併了抵禦沙羅核心區、收復了昔日的新麥洛邱公國,算是一個可喜的收穫,可是這不能掩蓋的是,新卡薩格公國在這一次戰爭中做大,已經越發脫離沙羅的控制,沙羅的阿拉貢王朝有效控制區已經變成可憐的長條形。
為什麼變成長條形?西邊的麥洛邱公國呢?想想亞瑟的籍貫你們就應該明白了吧?“第二次東岸戰爭”中,戈沙摩多不但結束了是沙羅附庸國的悲慘歷史,還在獨立的時候拐跑了沙羅的麥洛邱公國。
是的,沙羅的麥洛邱家族所控制的麥洛邱公國跟著戈沙摩多跑了,成為戈沙摩多治下的麥洛邱公國,這也是亞瑟出生地是戈沙摩多的原因。
而麥洛邱公國原本都是沙羅人,在投奔戈沙摩多以後,越發的受到戈沙摩多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嶄新的族群,戈邱沙人,也就是亞瑟的族群。
冷弈到達麥洛邱公國首府馬德拉的時間,是1656年,距離北波烏圖人盧爾·沙特斯發現拉文蒂卡已經過去26年,距離“第二次東岸戰爭”已經結束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