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劉管家是其中最為關鍵的人物,可惜當時除了他倆之外旁邊並無其他人證,而這也是他當時百口莫辯的原因。
只要那人矢口否認,再怎麼解釋也沒用。
唐劍秋作為一個有辦案經驗的人,自然看出了其中曲折。
因此,他大膽猜想,那人定是先是將蘇景騙到廳堂中去,然後,罪魁禍首再帶著蘇思卿等人親眼目睹蘇景出現在馬鴻飛屍首之處。
而兇器又偏偏是蘇景的景刀!
這設計陷害之人之人分明就是那劉管家,可他一個做下人的又為何要這麼做?究竟有何緣由使得他不得不迫害自己的主子。
因此,唐劍秋可以推測,這劉管家雖是關鍵人物,但此事絕不可能是他一人設計陷害。
以常理推斷劉管家為管事的管家,武功不可能強過馬鴻飛,何況現場也沒有打鬥的痕跡,足以說明此人的武功要高出馬鴻飛許多。
可眼下的趨勢對於北鎮撫司而言更加不利,馬飛鴻身亡不僅將蘇景誣陷,更是坐實了他的罪名。
而最為糟糕的是,一品大將軍正在處心積慮重傷唐劍秋,馬父又經歷了喪子之痛,極有可能導致行為失控。
倘若有第二個紅花殺手出現,便可以洗刷蘇景犯下姦殺大罪的汙名。
話說當晚,忽得傳出紅花殺手再次作案姦殺俏麗佳人,阿飛趕忙將此事彙報,唐劍秋也能覺察到真兇已悄然浮出水面。
“大人,您說這罪魁禍首當真是蘇大人嗎?”
阿飛很是不解,他越發感到懷疑,連他這個沒怎麼讀過書的都懂得這麼簡單的道理,可有些人仍舊那麼不明不白。
唐劍秋很快就否決了下來,“不,倘若兇手真是蘇景,在風頭本就緊湊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再次犯案的,
如此一來不僅不符合常理,反而容易打草驚蛇。”
依此來看,這犯下姦殺血案的人並不是蘇景。
唐劍秋憂心不已,此案暫且不說,若是一品大將軍再次找上門來指出他辦事不利又該如何?
可另唐劍秋沒有想到的是,這劉管家卻一時豬油蒙了心,留在了鄭文禮所在的房間。
原來,他正是擔心唐劍秋會從他口中找出線索。
鄭文禮似笑非笑,他忽然想起了什麼,而後面向劉管家。
“你是唯一個可能會讓我計劃曝光的人。”
“少爺多慮了,無論如何我都不會出賣您的。”
劉管家試圖採用這樣的方式表示他的忠心,可對於鄭文禮而言卻是一隻汪汪亂叫的蟲子罷了。
“我堅信你會是那守口如瓶之人,不過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人將會永遠保守秘密!”
鄭文禮手起刀落,一刀下去,乾脆利落的抹去了劉管家脖子,劉管家發出一聲痛苦的哀嚎,而後應聲倒地。
他恨,他痛恨蘇景憑什麼可以仗著首輔之子和大理寺少卿這一職可以一手遮天,又痛恨自己攤上了個沒用的爹,不能像蘇景這樣繼承蘇思卿的衣缽。
他更是痛恨蘇思卿眼中只有自幼習武的蘇景,更恨自己因為不會武功而遭到冷眼對待,殊不知他是個練武奇才。
蘇景學了那麼多年習得的刀法,他只要找個機會以看書為由來到書房,從蘇景書中習得他的刀法,再暗中記下他的行為習慣動作。
如此一來便能以假亂真,即便不能做到一致至少也能讓人起疑。